上山打老虎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9章 真相水落石出,我的姐夫是太子,上山打老虎額,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胡儼便跪坐在一旁的蒲團上。
李希顏這才又道:“這致良知,何解?”
“學生確實有些看法,主要還是受了這‘論知行合一’的點悟。”胡儼想了想道:“這良知的出處在於孟子,曰: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
李希顏頷首點頭:“不錯。”
胡儼便又接著道:“只是孟子所言的良知,和這知行合一中的致良知,有何不同呢?”
李希顏沉吟道:“良知為虛,實踐為實在,虛虛實實,即為知行合一。”
胡儼頷首:“不錯,這也是這論知行合一的本意。”
李希顏便道:“所以老夫在想,這致良知的本意,是否是心中有了良知,我輩讀書人,該用實踐去達成良知所要達成的目的。因而,虛為實,實為虛,虛虛實實,相互砥礪,用實踐去堅固我們的良知,而用良知,去指導實踐的達成?”
李希顏不愧是大儒。
若說一開始,他還被那知行合一和心即理所迷惑的話,現在有了那一篇論知行合一的雄文,立即開始豐富這一套理論體系了。
胡儼聽罷,便大喜道:“不錯,不錯,可能就是如此!”
“致,予以也,達到也。這致良知,可能沒有這麼複雜,無非是讓我用行動,去達到或者予以心中良知所要實現的方向。就如我有實現天下太平之心,那麼盡力去匡扶天下,便是致良知。”
李希顏哈哈大笑:“對,應該就是如此,若思啊,你不愧國子監祭酒之名。”
這時候,胡儼不再是被入孃的物件了,李希顏對他態度是直接一百八十度轉彎,不僅親切地呼喚了胡儼的字,而且還多了幾分讚許。
“這致良知三字,真是振聾發聵,依我看來,這才是讀書人該讀的學問。”沒再被嫌棄的胡儼,搖頭晃腦地道。
李希顏則道:“我學了一輩子的義理,這一輩子下來,卻發現不通,今日得此知行合一之學,方才知曉,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原來不是老夫沒讀通書,而是這義理早在老夫心中,可憐老夫皓首窮經,孜孜求索,卻是誤入歧途了啊。那位大賢,真天人也,依老夫看來,怕是程朱也不過如此。”
胡儼聽了這些話,笑起來:“這些話可不能對外說,外頭為了這些話,已經打得生生死死了。”
李希顏冷哼:“我等只求正道,何須聽人閒言!哎,從此之後,那大賢人便是吾師,此人的學問,實在可怕,若是侍奉吾師,吾甘為牛馬。”
胡儼羨慕地道:“李先生若是牛馬,那我只好做他的跳蚤了。”
“哈哈……”李希顏此時倒是對胡儼越看越對眼,他一臉欣慰地道:“這致良知……你且稍待。”
說罷,他取了文房四寶,輕輕提筆,稍稍沉吟片刻,隨即……便開始落筆。
胡儼見了,也振奮精神,他站起來,在旁觀看,有時點頭,有時道:“此處明德求善之心,是否用聖賢之心更為妥帖?”
“對!對!”李希顏塗改,繼續著文。
這一下子,二人倒是和諧起來,一人書文,一人在旁代為修飾,二人你一言,我一語,精神振奮。
很快,一篇文章落成。
“此文……當放出去。”李希顏道:“文章的名字就叫致良知。”
“好,好。”胡儼道:“有先生此文,足以我論知行合一彌補不足。先生大才……”
“哪裡大才,不過是拾人牙慧。若不是那大賢人提點,老夫只怕現在還在歧途中呢,老夫放出此文去,不是為了名利,只是希望能有更多人學到這大賢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