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山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一章 鈔法,鐵血殘明,柯山夢,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目相看。蔣臣喝了一口酒,卻聽龐雨又開口道,“那位陳子龍所說的,重點非是錢鈔並用,而是以銀錢為基本,鈔是可兌換的紙幣,百姓若是願意,可將鈔換為銀錢,若是遠出之時要方便攜帶,又可換為鈔。但蔣兄的鈔法中,未涉及銀鈔兌換,如此便與寶鈔有一相同的地方,便是未有發行的準備金。朝廷兩手空空,要收盡民間之存銀,如同孫兄所
說,是有用之物換無用之物。若是朝廷有準備金而發鈔,百姓自然願意用,因其便捷而信用又有保證。蔣兄現在是要反過來換,百姓就未必願意了。”
蔣臣辯解道,“換了存銀在朝廷手中,也非是不可再兌換,於百姓無甚差別。”
“若是無甚區別,那為何朝廷要拿出楮鈔而收走白銀,對百姓而言又能得到什麼好處,能驅使他拿出家庭的所有財富,換取幾張寫了字的楮紙?”蔣臣有些難以招架,他盯著龐雨道,“百姓怎地沒有好處,行此鈔法,除去成本,內府每年可得四千三百萬,每年可免五百萬稅賦,四年後可免除遼餉,五年後可免除夏秋
兩稅,天下百姓都會得益,最後會欣感而泣下。”龐雨搖頭道,“蔣兄說內府得益,可見蔣兄心中依然是把白銀視為財富,而非是楮幣。有人得益便一定有人損失,朝廷既然得益,連夏秋兩稅都可免除,這天大的好處來自
何處?”
亭中幾人一時都暈頭轉向,蔣臣皺著眉頭,他已經陷入一個怪圈,鈔換銀,銀換鈔,最後人人都得了好處,但好處從哪裡來的,竟然弄不明白了。龐雨站起來道,“來自蔣兄最初用楮幣換來的白銀,內府所有得益都是百姓虧出來的,有時想起來混亂,但虧不虧卻是明擺著的,銀子最多的人又往往是些大戶,他們交不了多少稅賦,最後無論大戶還是百姓,都不會欣感而泣下,只會把銀子挖個坑藏好。本朝不是宋代,天下用銀錢已兩百年有餘,百姓視銀錢為財富根本,卻全無用楮幣的習慣。即便是太平時,要推行鈔法也是難之又難,更何況此時天下紛亂,金銀能成為世界通用的貨幣,因其本身就具有價值,具有天然的避險屬性,動亂之時,相比那輕
飄飄的一張紙,恐怕百姓更願意留下金銀。蔣兄若是要鈔法行得通,要先考慮發行的準備金,如此發出的楮幣才有信用,方能通行天下。”亭中幾人都看向龐雨,眼睛瞪得老大,龐雨說得是不是完全正確他們不清楚,但其中的條理是很清晰的。他們雖然都聽過龐雨一些事蹟,但還是初次聽他侃侃而談,確與
他們心目中的衙役形象相去甚遠。
蔣臣看著龐雨有些不滿道,“在龐班頭眼中,楮幣不可信,朝堂諸公不可信,百姓也不可信,那天下事可還有可為?”龐雨倒不生氣,溫和的笑道,“信不信不重要,如方公子所說,物有其故,實考究之。世人存活於世,錢財頭等大事,人人離不得此物,發鈔切身攸關,自然皆會為自己的利益考慮。越是研究與人有關的問題,越是應當不帶感情,從各自的利益角度去推論,才能保持客觀。但在下也頗為佩服蔣兄,鈔法雖有瑕疵,但能自成體系,已是此時
天下翹楚,再加以改善,未必不能為國所用。”蔣臣這才面色稍霽,民亂的時候,他曾在衙門見過龐雨兩次,心中對方以智邀請衙役參與澤社的聚會是有些不以為然,即便龐雨是平亂英雄,畢竟還沒有進入讀書人的層
次。
方才一番辯論,龐雨雖然難以對付,但也沒讓蔣臣下不來臺,總是留有餘地,讓給蔣臣對此人印象稍有改觀,但不敢再小看龐雨。
龐雨自然也只是客氣,他需要在澤社眾人面前建立印象,又不能把蔣臣得罪太狠,所以給蔣臣臺階下,他可不認為蔣臣這鈔法真的能為國所用。蔣臣埋頭思索片刻後道,“此法乃在下多年苦思所得,只是龐班頭不信百姓罷了,在下看來,只要各級衙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