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山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二十一章 可憂,鐵血殘明,柯山夢,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弟都聽到哪些傳言?”“城中傳言甚多,聽得最多的,建奴入關近三十餘日,至今無一大戰,至今未破一城,全與二年時不同,似是奴眾待撫,與官兵相約不戰,如撫議不成,方拔營南下。外城那邊今日又傳,高起潛送來番文書信,關寧軍不肯出力死戰,楊嗣昌、高起潛、方一藻三人又送東虜黃金八萬,銀十萬,本兵及遼鎮皆力持和議,不知
是否確實,若真是要議和,我家主人就不必遠涉千里趕來了。”董心葵看著桌面停頓片刻道,“要說這打仗的事情咱不懂,但京師裡面傳來傳去的東西倒是可以跟張兄辨析,所謂高起潛送番書,絕無此事,當年袁崇煥也是帶的
關寧兵,想在城下議和,下場眾所周知,他高起潛一個太監,豈敢犯此逆鱗。”
張麻子把身體側著,恭敬的看著董心葵道,“董先生知道我東家也是領兵的,朝廷到底是戰是和,最是要緊事。”“再說是戰是和,楊嗣昌主和,此事自五月之後朝中無人不知,送黃金八萬、銀十萬議和之說,朝中也有傳議,楊嗣昌上疏自辯,要那御史說清楚這二十萬兩是從何庫所領,由何路而出,又由何人運出城去,便再無下文。建奴兵臨城下,便只是不戰已經彈章滿天飛,送銀議和之說,董某看來也是無稽之談,要議和也是建奴出邊才能議。朝廷是戰是和,董某可說不好。”董心葵沉吟一下又道,“楊嗣昌是兵部尚書,說來是個大官,但沒入閣之前也就那麼回事,議和非今年才提,去
年就提過了,最後還是入了閣,朝中彈劾他議和的奏章滿天飛,沒見他有事,便知不止他一人主和,至於是誰嘛,董某就猜不出來了。”張麻子眼神轉動兩下,雖然董心葵沒說,但他能猜到是誰,“往日建奴入邊,這兵部尚書就要拿問下獄,楊司馬又被彈劾如此之多,不光議和一事,還有閹黨餘孽
、奪情不祥幾項,不知此次會不會也是如此,會不會誤了勤王大事?”“楊嗣昌本與閹黨無甚關係,說到崇禎二年建奴入寇,那時候建奴圍了遷安,城中住著一個回鄉閒住的兵部侍郎郭鞏,是名列逆案的,圍城之後縋城出去求援,後來這楊嗣昌便為他說了幾句好話,給閹黨說話,自然就成了閹黨餘孽,東林和復社看他不順眼,去年只當個兵部尚書時還好,今年楊嗣昌又入閣,一旦把流寇平了,那時聖眷正隆,鬧不好又是一個溫體仁般孤臣,今年彈劾便逾多逾烈,黃道周雖因此被免了,清名卻是大振,楊嗣昌更成了科道清流的頭號大敵。這樣一來滿朝皆敵,他想不當孤臣也不行了,但董某方才說了,他聖眷正隆,吳阿衡死的時候,楊嗣昌就上疏自請督師薊鎮,由盧象升代兵部尚書,皇上便沒有準允,仍
讓他留在中樞居中策應,可見是不會換的。”
“盧軍門總督勤王兵馬,在下聽城中人說,與本兵多有不睦,不知是否如此?”董心葵搓搓手道,“還是議和的事,盧總督這人與楊嗣昌不同,最是看重所謂一生清名,今年建奴先到宣大邊外,借了原來邊外哈喇慎的名頭要開市,楊嗣昌請旨
,皇帝在朝上說必須插部舊人方可,還要有名有體,楊嗣昌又反覆請旨,最後得了八個字,‘準賞西人(察哈爾部),相機密行’。”張麻子的眼睛眯了眯,董心葵接著道,“楊嗣昌給盧象升去信,想讓盧象升自家體會,然則這八個字說了跟沒說也差不了多少,誰都知道哈喇慎的人早就投靠建奴,來叫嚷開市的這些人都是從瀋陽而來,明面是西人實際是東虜,楊嗣昌自己不想擔待,只想讓盧象升擔著這天大的罪責,任誰也不能答應,盧象升堅拒在宣大與建奴開邊,也不給建奴轉話,反而說東虜絕不可款,定要歷兵剿殺,拂了楊嗣昌的情面。後來楊嗣昌又想在義州開市,盧象升並不反對,他的意思是,他宣大隻管插、卜兩部,建奴在遼東,義州開市不開市都是遼鎮的事情,宣大既不支援亦不反對。楊嗣昌未得盧象升大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