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大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伏羲的傳說,寂滅天驕,高樓大廈,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以後世的眼光來看伏羲“人首蛇身”的形象無疑是一種怪物。難道“人文始祖”的形象就是這樣一種“怪物”?從人們的情感來說,把伏羲的形象作為裝飾圖案的目的是為了表達崇拜敬仰,或者把他當作“守護神”。

顯然,伏羲的本來面目並不是“人首蛇身”。那麼伏羲為何以“人首蛇身”的面目出現在人們的面前呢?

12日,首屆中華龍文化蘭州論壇在蘭州舉行,記者就“伏羲為何是‘人首蛇身’?”這一問題採訪了天水師範學院的劉雁翔先生以及其他的專家學者。

上古先祖多蛇形

劉雁翔先生是天水師範學院隴右文化研究中心的副編審,長期致力於隴右文化的發掘研究。他認為在上古時代,並不是伏羲一人被描繪成蛇形,除伏羲之外,還有女媧、黃帝、西王母等人都是以蛇形出現在人們的面前。據統計,《山海經》中所記載的454個人物中與蛇形有關的人物就達到138個。可見,用蛇形來描述先祖是上古時期的一種比較常見的崇拜方式。

要解開伏羲為何是人首蛇身這個謎團就必須從更廣、更深的層面來研究這種文化現象。劉雁翔先生翻閱了大量的古籍資料,對伏羲“人首蛇身”的形象進行了探究。最終,他將古籍中零散的記載串連起來,發現了“人首蛇身”的來龍去脈。

從古代的記載來看,伏羲姓風。關於“風”字,在《說文》中有“風動蟲生”的解說,在甲骨文的卜辭中,“蟲”和“巳”為同一個字,而“巳”就是蛇,《山海經-海外南經》中有“蟲為蛇”之說。由此可見,風與蛇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從姓氏的起源來看,上古時期人們的姓氏大多與部落的圖騰有關係,有些姓氏就直接來自於部落圖騰。由此看來,伏羲的“人首蛇身”形象就是從風姓部落的圖騰“蛇”演化而來。那麼在遠古時期,古成紀地區真有一支崇拜蛇,以“蛇”為圖騰的部落在繁衍生息嗎?

“人首蛇身”是誤解

對於記者的問題,劉先生認為,伏羲部落並不是以“蛇”為圖騰的,伏羲“人首蛇身”的形象是人們的一種誤解。其實,應該是“人首龍身”,而這個龍則是從大鯢演變而來。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伏羲的形象應該是‘人首鯢身’而不是‘人首蛇身’。所謂的蛇身實質就是簡化了的龍。”據《左傳-昭公十七年》載:太嗥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杜預注:“太嗥伏羲氏,風姓之祖也,有龍瑞,故以龍命官。)這就是說,龍是伏羲部落的族徽或圖騰。

劉先生認為,蛇是龍的原型,龍的形象是蛇演變而來的,這種見解是似是而非的。蛇系爬行動物,而傳說中的龍和水的關係密切,民間故事中就有四海龍王之說。從記載來看,有“龍,水物也”;有“龍生於水”;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之說。尤其是龍的本領非常強大,遠遠超過了蛇,蛇是無法與其相比的。

顯然,龍的原型不是蛇而是其他的一種動物。

揭開龍的原始形象

既然龍和蛇之間沒有多大的關係,那麼龍的原始形象究竟是什麼呢?

“龍的原始形象首先是古成紀地區的一種動物,與當時的原始先民的關係密切,能給他們提供生活上的幫助,唯其如此,人們才有可能把它當圖騰。”這幾點也是圖騰產生的基礎和根源。

蛇很快就排除了,因為蛇的攻擊性強,而且蛇和人們日常生活的關係也並不密切。那麼究竟什麼水生動物和上古時期人們的生活關係密切呢?

沿著“龍為水物”的思路類比,則與龍同為“水物”且鱗身的非魚莫屬。劉先生在《山海經-海外西經》中看到了一條關於龍魚的記載。“龍魚陵居,其狀如狸,一曰。”這種龍魚長著一支角,似狸而陵居,還能夠乘雲直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雷劈神將

雪狼的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