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海十三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60章 韃子出動了!,刺明,拉丁海十三郎,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馬軼點點頭,興奮的說道:“好!”
夏菲斯又說道:“根據上頭的安排,最多每半個月發出一份情報。”
馬軼點點頭,表示完全明白。
他們兩個,在瀋陽都是提著腦袋的幹活,一切都必須小心謹慎。這裡周圍全部都是韃子,只要露出一絲絲的蛛絲馬跡,馬上就要完蛋。要是他們落在韃子的手上,能痛痛快快的死去,絕對是求之不得的。說起韃子折磨人的手段,即使是馬軼,都不寒而慄。
不要以為信鴿在天上飛,韃子就不會發現。其實,韃子的眼神還是很厲害的。要是信鴿頻繁的出現,不引起韃子的警惕就怪了。而且,韃子還從蒙古人那裡弄到一些鷹。這些鷹經過訓練以後,是會抓捕鴿子的。如果韃子發現了信鴿,將鷹放出來,他們和山東的空中聯絡,很有可能被即刻切斷。
馬軼當即坐下來,開始細心的寫情報。
他要寫下的情報,還真是不少。
首先,是韃子的先頭部隊,已經出發了。
根據拉哈——嗯,現在要叫喀爾楚渾了——透露的資訊,韃子的先頭部隊,在豪格的帶領下,已經在十一月初三那天就出發了。豪格率領的韃子先頭部隊,總兵力是五千人左右。他們將首先到達蒙古的科爾沁草原。在那裡,豪格將會和蒙古科爾沁部落的頭人,商量進攻的路線。
蒙古的科爾沁(又有翻譯叫做“哈喇慎”的)部落,是蒙古的幾個大部落之一。科爾沁草原有著豐富的水草,養育了大量的蒙古人和馬牛羊。有資料顯示,科爾沁草原出產的戰馬,佔蒙古草原戰馬產量的三成以上。同時,科爾沁部落的地理位置,也非常的特殊,剛好隔斷了山海關內和遼東的關係。
一直以來,蒙古科爾沁部落,都是明國和建虜爭取的物件。在以前,熊廷弼、王化貞時代,實行的都是拉攏科爾沁,共同對付建虜的策略。明軍使用金錢,從科爾沁部落那裡,高價收買韃子的人頭。每個人頭按照三十兩白銀計算。因此,科爾沁部落的蒙古人,是很積極和建虜發生戰鬥的,經常讓建虜苦不堪言。
然而,這樣的政策,在袁崇煥主政的時候,發生了改變。袁崇煥拒絕從蒙古人那裡收取韃子的首級。結果,失望的蒙古人,再也不跟建虜發生戰鬥了。建虜趁機派人拉攏科爾沁部落的蒙古王公,最終成功的將這個蒙古大部落,變成了建虜的堅實盟友。歷史上的孝莊皇太后、孝端皇太后、福臨的皇后都是來自內蒙古科爾沁草原的。可見兩者關係的密切。
韃子每次入寇,都要請科爾沁草原的蒙古人擔當嚮導和前鋒。因為這裡的蒙古人,對明軍的防線,是瞭解得最清楚的。明軍的大小動靜,基本上都很難瞞過科爾沁部落的蒙古人。因此,韃子每次入寇,都能選擇明軍防守最薄弱的地方發起攻擊,然後一舉破之。這一次,當然也不例外。
其次,是韃子出征的兵力,最終確定在四萬六千蒙古騎兵,二萬四千韃子騎兵,然後加上一萬的土著,五千的漢軍旗,五千的朝鮮僕從軍,總兵力是九萬人。這樣的兵力,絕對是空前絕後的。比韃子前兩次入寇的總兵力加起來還要多。
在這雄厚的兵力裡面,蒙古人顯然是擔當了主力前鋒。蒙古騎兵的數量,幾乎是韃子騎兵數量的兩倍。此外,漢軍旗也出動了。率領漢軍旗出動的,正是耿仲明和尚可喜兩個大漢奸。這也是一個特殊的地方。前兩次入寇,漢軍旗都沒有跟隨。
漢軍旗出動,意味著韃子騎兵的戰術,可能有所變化,可能有更多的明軍將領,會被成功的誘降。現在的明軍,士氣非常的低落,如果被韃子團團包圍,然後又有耿仲明和尚可喜兩個大漢奸出面,極有可能會獻城投降。
再次,是皇太極親自率軍遠征。
對於第三次入寇,皇太極非常的重視,除了委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