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打老虎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八十二章 烏雲壓頂,明朝好丈夫,上山打老虎額,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到了二月下旬的時候,陰雨綿綿,無休無止,天空從未見過晴朗,也好在京師的道路經過了一番修葺才不至於泥濘,街上的行人多是穿著厚重的蓑衣,冒著細雨各忙生業。
或許對尋常路人來說,今個兒只是個很尋常的曰子,黃曆裡只是寫著宜出行、適嫁娶,似乎也沒有什麼不太對勁。
不過在朝廷,卻又是另一番景象。
宣府那邊已經送來了訊息,說是韃靼人的國使已經經由大同一路南下,也就是在這幾曰便可直抵京師。
這就是天子守國門的好處,一方面可以增強邊關的防務,京師的禁衛與百里之外的邊軍既可以合二為一,形成一致的防禦體系,同時也能以最短時間與漠北各族斡旋。
文皇帝這麼做,既有自己的私心,遷都燕京或許有自己的小算盤;可是不得不說,確實彌補了宋朝的弊端。
其實大明與大宋兩朝奉行的都是強幹弱枝的策略,只是宋朝的百萬禁軍號稱天下最精銳的武裝都聚集在汴梁,對邊關鞭長莫及。而大明朝的主幹卻與山海關、大同等邊防重鎮融為了一體,因此後世之人談及北宋滅亡,便忍不住對這種國策口誅筆伐,可是到了明朝,同樣的國策,卻並沒有受到多少抨擊。
歷朝歷代最大的心腹大患依舊是北方,縱然是北方的異族如何虛弱,這個無休止的威脅依然沒有改變。
韃靼國使的到來倒是引起了朝廷的不少爭議,有人認為韃靼與瓦刺都是虎狼,總結了屢次與韃靼人打交道的經驗,得出朝廷根本就沒有與韃靼人示好的必要。
也有人口誅筆伐,認為對韃靼國使需要冷淡處理,先示之威嚴,再以禮相待。他們的打算也是有道理的。韃靼人一向驕橫,若是先不殺殺他們的傲氣,這大明朝的臉面何存?
當然,也有一些大臣一直陷入沉默,這並不是代表他們沒有態度,只是他們的態度不能向人言說而已。
而宮裡在沉默之後,似乎終於說話了,敕命劉健款待韃靼國使,不得有誤。這訊息從內閣中流出,頓時滿朝譁然,劉健是誰?雖說現在沒有主持朝局,可是這個內閣大學士的職位卻還在,從威望上來說,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明首輔,文臣之中最尊貴的存在。
讓劉健去款待韃靼國使……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皇上對這一次韃靼國使尤為重視,由此推測下去,宮裡這一次是真正的震怒了,對於平遠堡的攻陷已經做好了極快報復的手段,甚至為了儘快進行報復,已經沒有多少耐心與韃靼人繞彎子,宮裡急需與韃靼人修好,至少希望穩住韃靼人,從而對瓦刺這一次的無禮迎頭痛擊。
要打仗了,宮裡的態度十分堅決……
從皇上的態度來看,大家或多或少猜測到了這個訊號。
有不少大臣心裡頭滿不是滋味,當今皇上最讓人值得誇獎的地方便是從不好大喜功,從不熱衷征伐戰事,在許多大臣們看來,這是一個極好的品德,可是現在,皇上似乎換了一個人。
其實朱佑樘並沒有變,變的無非是時局而已,從前的時候,府庫緊張,一旦起了戰事,朝廷的錢糧很難支用,可是現在卻是不同了,此時的國庫豐盈到了極點,而這時候,朱佑樘顯然開始周密謀劃起來。
柳乘風清早就被叫進了宮去,不過他到了正心殿的時候,朱佑樘還沒有到,好在太監們都是認得他的,也不敢得罪,特意給他搬了個錦墩請他閒坐等待。
柳乘風就這樣好奇地坐在這錦墩上,不由細細地打量起這裡來,自從正心殿被修繕之後,柳乘風雖然也來過幾次,可是注意力一直都沒有停留在這裡,如今他一邊對比著這正心殿跟以往的不同,一邊慢悠悠地在想些心事。
韃靼國使即將到來,而柳乘風這邊也已經得到了不少的訊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