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打老虎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百五十八章 不服者死,明朝好丈夫,上山打老虎額,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若凡回到大帳時,髮絲有些惺忪,可是回到了這裡,她又恢復了無上的威嚴,在這裡,她已習慣了發號施令,也已經習慣了主宰別人的命運,現在……也不例外。
唯一例外的,就是李若凡的心情,這一趟去了一次明軍大營,讓她更加明白此時的艱難。
柳乘風現在是不見兔子不撒鷹,沒有給她任何的選擇。
而這一路進入明軍大營,也讓李若凡意識到自己錯了。
她從一開始就大錯特錯,她先是錯估了柳乘風,同時也錯估了明軍。
明軍中軍大營的明軍,一個個不但矯健,而且訓練有素,那種感覺實在讓人震撼。
李若凡是知兵的人,當然清楚什麼樣的軍隊才是最強悍的,真正的強軍並不一定需要有多大的勇氣,並不一定要藉助什麼了不得的神兵利器,最強大的絕不只是這些,蒙古鐵騎雖然足夠勇敢,又有騎射的優勢,可是還算不上真正的無敵天下,為有一種軍隊完全可以與之匹敵。
李若凡只探知了邊軍的實力,卻不知道大明的新軍竟是一支這樣的軍隊,這種軍隊勇氣不如蒙古鐵騎,胯下亦沒有摧枯拉朽的戰馬,可是他們卻有著一種無以倫比的忍耐力,這才是最堅韌的軍馬。李若凡現在還記得,因為天氣炎熱,飛蠅在營中亂竄,而她從一路轅門進去,那些目不斜視、站立得如標槍一樣的武士是何等的堅韌。
輸在這支軍馬手裡,李若凡竟有一種錯覺,似乎並沒有什麼遺憾。因為蒙古鐵騎最擅長的優勢就在於爆發力,也就是在衝刺時產生出的力量,這種力量在以往遭遇到任何軍隊時都足以摧枯拉朽,以往在野外對戰,往往幾萬蒙軍往十幾萬的步兵陣中一衝,明軍便立即兵敗如山倒,這是因為尋常的軍隊,大多數根本承受不住一丁點的傷亡,一觸即潰。
所以說步兵和騎兵的交鋒,問題的關鍵根本就在於雙方的戰力比值,若是用資料流來算的話,騎兵沖垮三倍至五倍以上的步兵都不在話下,難道當真是因為三五個步兵還打不過一個騎兵?錯了,真正的原因在於士氣,當騎兵摧枯拉朽的發起了衝刺,步兵其實就已經慌了,而大量的騎兵衝入陣中,出現了傷亡,於是便有人膽寒,開始出現逃兵,其實大多數人,甚至連戰鬥都沒有開始,就已經轉身潰逃。
這才是明軍屢戰屢敗的真正問題,問題的癥結並非是兵力不夠多,也不是沒有勇氣,而是沒有足夠持久的耐力,若是人人肯爭先,人人不肯後退,騎兵遇到了兩倍於自己的步兵,勝負就難以預料了。可要是沒有忍耐力,便是遇到了十倍以上的步兵,那也不過是增添一些追逐斬殺的目標而已。
當年朱棣在的時候,就曾經用步兵和瓦刺、韃靼人在荒漠中對陣,明軍用的是當時較為落後的火銃,在一輪射擊之後,隨即就用尋常的步兵來抵擋蒙古人的衝刺,最後再用兩翼的騎兵進行反擊,蒙古鐵騎們面對這人肉組成的步兵陣形,居然往往陷入其中,最後反而被分割圍殺,同樣都是步兵,文皇帝時期的步兵和現在的明軍可謂有天壤之別。
可是現在不同,李若凡隱隱感覺,大明的新軍竟是比大明開國之初的步兵更加強大,她突然意識到,為何自己屢屢反擊,騎兵為何總衝不破對方的陣隊了,他們大規模地使用比明初時更為犀利十倍以上的火銃,一輪輪齊射下來,衝鋒的蒙古鐵騎隊形已經散亂,那種摧枯拉朽的衝撞力也已經大打折扣,隨後,這些新軍非但不會膽怯,反而人人挺著上了刺刀的火銃,毫不猶豫地迎擊僥倖衝入本陣的騎兵,蒙古的軍馬畢竟人數較少,而能有幸衝入新軍本陣的騎兵也已經剩下不多,一旦藉助著馬力的衝刺不能嚇破對方的膽,至多也就是撞飛幾個步兵之後馬力也就告盡,騎兵的優勢就在於奔跑,一旦陷入了泥潭,那麼和步兵沒有什麼分別,甚至坐在馬上,反而有諸多的不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