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熊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九章 撤軍,伐清,灰熊貓,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遠水救不了近火,要是把貴州的糧秣耗盡後,江南的糧食還沒有到,那西南的局面就不可收拾了。”

“大帥的意思就是撤回貴州?”趙良棟當然對吳三桂的打算非常不滿,而且放棄一省土地也不是什麼小罪。

但吳三桂估計清廷不會把他往死裡整,在處罰有上限的情況下,把所有的罪責集中一次性解決反倒對自己更有利:“大軍先退回貴州就食,等江南糧秣到了再進攻雲南又不是什麼難事。”

吳三桂和趙良棟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後只好約定明天再議,屆時把眾將都召來一起研討當前的雲南軍事形勢。

趁著全體會議召開前,吳三桂和趙良棟各自去說服其他將領,沒有了另外一個死心塌地忠於清廷的洪承疇的支援,趙良棟的工作非常不順利,幾乎找不到支援自己的同盟軍。而吳三桂不同,他的嫡系與他有共同的利益。吳三桂不願意用嫡系去拼命,他們自己也不願意在看不到回報前就把賴以在亂世謀利的本錢花光;就是非嫡系中那些想留在雲貴的,也紛紛贊成吳三桂的意見:現在支援吳三桂將來就能指望得到吳三桂的回報,吳三桂不想把老本拼光,他們也一樣;還有一批人是將來要離開雲南的客軍,看到吳三桂都不想拼命,怎麼可能指望他們拼命?

第二天的軍事會議上,吳三桂不費吹灰之力就輕易擊敗了孤家寡人趙良棟,後者的計劃也確實沒有什麼說服力,洪承疇還有可能迫使兩湖、兩廣緊急供應軍糧,趙良棟卻不可能有這個能力。大家一致同意在軍糧徹底耗盡前動身返回貴州,甚至還有人向吳三桂建議把趙良棟留下守昆明。吳三桂可以說自己並沒有徹底放棄雲南,把相當一部分責任轉嫁趙良棟,大家把軍隊和軍糧都帶走了,趙良棟獨自留下能守住昆明才是怪事,到時候他若不肯死守也只有逃回貴陽一途。

不過吳三桂倒沒有把事情做得這麼絕,反正他受到的責罰肯定有上限,就是把放棄雲南的責任大包大攬下來也無所謂。現在他需要趙良棟和自己在昆明大火一事上守望相助,將來再次入侵雲南的時候也可能還要用到趙良棟的才能。就算不用趙良棟,也可能會需要其他客軍的協助,吳三桂樂得做一個人情。

在寫給清廷的上書中,吳三桂承認昆明遭到了極大的損失,軍隊眼看就要斷糧,為了保住更多的軍隊,吳三桂下令雲南清軍暫且退向貴州。他表示西南將佐都是奉命行事,他願意承擔放棄雲南這個決策的責任——既然要賣人情,乾脆賣個痛快——吳三桂就是這麼打算的。

十幾萬清軍退到貴州,單靠一省是肯定養不起的。清軍放棄雲南後李定國多半會回來,當然聲勢遠不能和丟失雲南前相比。如果殘明有捲土重來的意思,那麼清廷當然不能讓吳三桂自己掏腰包和明軍打下去,肯定會撥給更多的糧草和軍餉。

有了清廷的物資支援,吳三桂覺得自己就可以忍上一些時日,等到清廷重新保證自己的藩王地位和雲貴領地後,吳三桂就可以再次發起進攻了。先拿上清廷幾年的糧餉也不無小補,算是讓北京替自己分擔一些昆明大火的損失。若是清廷企圖讓其他將領來爭奪封藩雲貴的功勞,吳三桂坐鎮貴陽,一定能讓所有的競爭對手吃不了兜著走。

外圍防禦圈上的清軍大多不是吳三桂嫡系親信,吳三桂作出決定後立刻以最快的速度通報那些不在昆明的親信部隊,而那些非親信的部隊自然會稍微晚一點。如果李定國沒能迅速做出反應,大家應該能平安撤回,若是李定國反應迅速,有非嫡系部隊斷後,吳三桂的親信將領也都能帶領全軍回到貴州。

……

返回建昌的路上,鄧名一行走得並不算快,此時他們也不清楚昆明大火的全部戰果以及對建昌軍造成的影響能有多大。鄧名決定慢慢走,留出時間,讓訊息能夠先傳到建昌,他本人要先觀察一下馮雙禮的反應再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