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小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大人,時代不同了啊,催淚系導演,天下小黑,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別。
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成長並的李易導演,或許看待問題的視角與思維邏輯也會有所不同,對晚清漢洋雜處、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歷史嬗變有著更加切身的體會,故在看待西方文化時便能擺脫極端的民族情緒,站在歷史的立場上,秉持更加公正、客觀的態度。
從電影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到李易對那種極端民族情緒渲染下的機械愛國主義的批判,借黃飛鴻對其進行毫不留情的揭露與打擊。這個主題貫穿了整個系列,更成為第二部的思想主題與情節發展主線之一。第二部一開始,黃飛鴻、十三姨與梁寬一行就碰上了白蓮教徒街頭遊行。
白蓮教諸人因不懂十三姨拍照的相機為何物,以為是妖女攜魔物作怪而欲捉拿她。黃飛鴻因此而和他們交上手,幾招過後就看清其本質,斥為邪魔外道、裝神弄鬼。在影片後段,與陸皓東直搗白蓮總壇時,一向溫文有禮,在打鬥中拳讓三分的黃飛鴻滿臉憤怒,下手毫不留情。
其實白蓮教就是在對映當時的庚子義和拳,打著“扶清滅洋”的口號,抗擊列強,保家衛國,企圖拯救已爛入骨髓,風雨飄搖的大清王朝。但是相對於史書上以宏觀視野記載的民族大義與愛國義舉,電影卻深入歷史生活,從微觀當中發掘出了其中的愛國情緒狂歡下的迷信與非人道的殘酷。
“人道主義無關政治、國籍與文化之別”,就是這樣一個常識性的信念,讓人看出了其中的荒謬之處。白蓮教教眾,在影片中甚少主動出擊與列強軍隊戰鬥,反而是屢屢騷擾教堂、醫院,屠殺外國手無寸鐵的傳教士、醫生與老弱婦孺,甚至是連“洋狗”也一樣燒死。黃飛鴻雖然痛恨列強,他們的入侵使得中華大好河山支離破碎,但是他卻一再出手,從白蓮教的火把與刀口下將在華的洋人解救出來,這僅僅是因為“人道主義”的情懷。無論如何,生命是最寶貴的,濫殺無辜的行為,哪怕是舉著為國為民的旗幟,也掩蓋不了其集體暴行的本質。
影片中,白蓮教常在街道遊行,其儀式類似於民間傳統的宗教活動——迎神賽會,受到民眾的夾道歡迎。黃飛鴻一行下榻的那個旅店的老闆更是急急忙忙雙手奉上香油錢,取得平安符後立即貼在門前的柱子上,不迭地念著:多添點香油,保平安……影片中,面對這一幕時,陸皓東暗自搖頭嘆氣,這其實也是在表達他的無可奈何的心情,因為整體國民性如此,憑一人之力是無法一下子改變的。這種心情到直搗白蓮總壇面對那個手執燈籠自以為真的刀槍不入的小姑娘時白熱化至近乎絕望。陸皓東在那一刻如一個突然間一無所有,面臨絕境而彷徨不知所措的人一般喃喃著:走去哪?沒的走了,如果國人都這樣,還有的救嗎?……那一刻真的讓人不禁泛起“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心情。
另外一個更深的立意,那便是對國民性的揭露與探討,以及其改變的可能性與方法。電影裡對那個時代的民眾精神面貌、生活心態的刻畫更可謂入木三分,體現出對晚清時代的國民性洞明於心。
整個系列在描繪這方面的鏡頭都精準、簡潔、流暢、精彩絕倫。每一個反面角色的性格的刻畫都可謂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但是最精彩之處倒不在此,而是在於群眾演員表現的普通國民的言行舉止。從系列的第一部開始,這樣的細節就無處不在。比如,第一部中戲班的班主在客客氣氣,滿臉堆笑地送走前來拍照的十三姨一行後,剛轉身就咒罵道:哼,假洋婆子,穿得比戲服還花巧。
在梁寬和豬肉榮與沙河幫對峙一幕,梁寬扔豬腳砸中沙河幫老大,沙河幫一個幫眾對他的頭說:“大哥,怎麼下臺?”雙方在街頭混戰,附近的民眾紛紛圍攏看熱鬧,街頭小販吆喝:缽仔糕,吃缽仔糕看打架。一人應道:來碗豆腐花;更有茶館的夥計從樓上傾倒開水淋燙下面的人,喊著:還不夠熱鬧,咱們澆澆水就更熱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