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迴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6章 依然兄弟,我成了大明勳戚沈憶宸,無限迴圈,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於翰林院旁人的議論跟目光,沈憶宸絲毫都不在意。相反他還覺得每日在典簿廳修書,可以眼不見心不煩,心情都舒暢了許多。

而這番表現放在倪謙的眼中,他確實有些大感意外,一個想著追名逐利之人,是很難靜下心來修書的,更別說像沈憶宸這般投入認真。

此子真能如自己所言,做到論跡不論心嗎?

十日過後,沈憶宸得到了輪休的假期,他也終於有空閒時間,開始著手處理一些私事了。

明朝自太祖時期開始,就對官員休假制度非常嚴苛,除了指定節假日外,基本上常年無休。

實在扛不住想要休假的話,就只能裝病或者等輟朝休假。

不過也有特殊情況,那就是翰林院跟國子監兩大部門,擁有定期休假的權利。

《明史》裡面明確記載:“翰林院庶吉士,五日一休沐,必使內臣隨行,且給校尉騶從。”

翻譯過來就是翰林院實習生庶吉士,可以五日一休。並且在休假期間出行,還得安排內臣、校尉跟隨,排面給到位。

正式翰林官待遇要稍差,畢竟不是實習生,只能十日一休。而國子監的學官們待遇就更差一些,“惟朔望給假”,意思每月初一、十五休兩天。

但哪怕如此,也很凸顯出翰林院跟國子監的清貴地位了。畢竟其他衙門就算權重為內閣、六部,想要一天定期休假都不可得。

休假日沈憶宸沒有呆在成國公府,而是在蒼火頭的帶領下,來到了內城宣武門附近一條僻靜街道,這裡有他之前吩咐買下的兩座宅院。

“沈公子,小的按你吩咐買下了兩座連宅,一幢三進院,一幢四進院。另外還添購了些許必要傢俱,如若還缺什麼,吩咐下來我再去採購。”

“辦得很好。”

沈憶宸點了點頭,誇讚了蒼火頭一句。

說實話,開始把這件事情交給蒼火頭,他還有些不放心,想著是不是該找許逢原處理更好。

畢竟蒼火頭福建礦工出身,接觸到的資訊量,遠不如許逢原這種文人、商人結合體。

現在看來,蒼火頭能在數萬礦工中脫穎而出,被葉宗留選為貼身親信,肯定是有自己本事的。

別的不說,把這兩座宅院選在宣武門附近,而不是成國公府所在的東華門附近,就代表蒼火頭仔細考量過。

明朝京師內城佈局特點大概是這樣,勳戚邸第在東華門外,中官在西安門外,其餘卿、寺、臺省諸郎曹在宣武門。

勳戚們不用到衙門上班,只需進宮參加朝會,所以他們的宅邸都是緊靠紫禁城,這樣能節省不少通勤時間。

但沈憶宸是官員,他更多是在翰林院工作,如果宅院地址選在成國公府附近,意味著每日要繞行大半個內城。

這十來天在翰林院入職,沈憶宸為了避免來回奔波,甚至直接住在離翰林院不遠的客棧裡面,他可不想日後天天如此折騰。

推開三進院門入內,沈憶宸四處打量了一圈。這裡自然跟成國公府的金碧輝煌沒得比,卻別有一番幽靜樸素,他已經很滿意了。

三進院用後世單位換算,佔地面積在五六百平方米左右,建築面積折半大概三百平方米的樣子。自己與母親二人可謂綽綽余余,就算日後把陳青桐給娶過門,也不至於擁擠。

古代院落之所以會如此寬敞,原因就在於很多時候一間宅院,並不僅僅是家人居住,還要考慮侍女、隨從、伙伕、馬伕、門房等等人員。

這些下人加起來,少則十幾號人,多則上百號人都不意外,沒那麼大的宅院還真不夠用。

看完宅院出來後,沈憶宸朝著身旁的蒼火頭說道:“等下我書寫兩封拜帖,你去分別投遞到京衛指揮使司跟北鎮撫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初唐之天崩開局

風乾犛牛

穿越遇到原版戰神

影掠浮光

綜穿之漂亮炮灰

啊嗚嗚嗚嗚嗚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