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迴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84章 武人血脈,我成了大明勳戚沈憶宸,無限迴圈,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沈憶宸這番話出來,參與這場慶功宴的眾人,目光齊刷刷的其中在他身上,很多人眼神充滿了意外跟震驚。

經歷過宋元理學的削弱,到了大明的文人士子,早就沒有出將入相,放筆拿劍的血性與強硬了。

甚至到了明朝末期,還把武人看的如同豬狗一般,滿口仁義道德自己卻成了待宰羔羊。

就算前中期,隨著武將勳戚的衰落,表面上看大明文壇好像挺有骨氣的樣子,號稱什麼不和親、不賠款云云。

但表面上強硬有個屁用,你不參軍報國尊重將士,誰去幫你上陣殺敵,誰來保家衛國?

這種現象放在具體事例上面,就如同今日這樣,文人士子們心中大多數認同劉球上疏,認為麓川之戰是勞命傷財,應該宣揚教化,靠儒家仁義感動對方。

所以孟凡的言論,無一人站出來反駁,只有李敏身為大明官員,不得不出面喝止。

這些新生代的文人,因為還有武將勳戚的存在,沒走到鄙視武功戰事的地步。但內心裡面重文輕武的種子,早就已經生根發芽,一代代的產生蛻變。

“沈憶宸身為小三元案首,骨子裡面還是武將風氣啊。”

“當然如此,你忘記他爹是成國公了?”

“沈憶宸說的話雖沒錯,但麓川之戰目前為止兩次兵紛,已勞民傷財無數,不能再打了。”

“沒錯,看看孟凡就知道,邊陲土司已通教化,何必再起刀兵呢?”

院中眾人竊竊私語,大多數人抱著大明優越感,還是很認同沈憶宸那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

只是這種認同,卻想著不是建立在武力之上,而是文教之功,就實屬有些搞笑。

沒有大明武力當作後盾,麓川土司後裔會教化?沒有云南黔國公兵馬鎮守,今天麓川在土司思任法擴張之下,還是不是王土都不一定了。

“好,既然是大明疆土,那我等部族也是大明之臣,為何當今聖上要不斷征討?”

孟凡依然沒有服氣沈憶宸,而是找尋他言語中的漏洞進行反駁。

“那就得問你們為何復而又叛,叛而又復了。”

“那是因為大明要拆分我的部族,劃分我們的土地,設立漢人官吏。”

“既然是大明疆土,大明之臣,為何不能這樣做?”

兩個人的爭論,開始涉及到真正的核心部位,那就是從明朝開始實行的西南邊陲改土歸流!

所謂改土歸流,簡單點說就是廢除西南原有的少數民族土司制度,改由中央政府委派的官員直接管理。

就好比麓川這塊地方,原本土司就是土皇帝,表面上歸順明朝,實際上是國中之國。

所以明朝洪武帝進攻雲南之後,在這裡設立了麓川平緬軍民宣慰司,打算委派中央官員管理。

到了明成祖朱棣的時候,直接讓黔國公沐晟永鎮雲南,也是從這一刻起,雲南才算是真正的納入漢土,再也無法分割出去。

沈憶宸之所以站出來說話,就是因為他站在歷史高度,很清楚終明一朝,那些看起來在西南勞命傷財的戰役,對於後世中國版圖的穩固,有多麼大的正面意義。

就好比史書裡面大多評價過始皇帝殘暴不仁,漢武帝窮兵黷武。但如果沒有他們完成大一統後開疆擴土,後世哪來的良田耕種?

所以沈憶宸此番舉動,與那些文人士子所想的勳戚血脈,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呵,我不與你爭辯,反正永遠都是你們有理!”

孟凡其實心裡面也很清楚,從麓川土司選擇歸順於明朝的那一日起,對方就已經擁有了君臣大義。

君要臣死,臣都不得不死,如今僅僅是改土歸流罷了,你哪來的法理去反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初唐之天崩開局

風乾犛牛

穿越遇到原版戰神

影掠浮光

綜穿之漂亮炮灰

啊嗚嗚嗚嗚嗚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