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考場放毒
無限迴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7章 考場放毒,我成了大明勳戚沈憶宸,無限迴圈,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圈。
更要命的是蜷縮睡一晚上勉強還行,睡上第二晚簡直腰痠背痛,想要轉個身吧,還差點沒從床板上摔下來。
會試這幾天考試,真是把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這段儒家經典給學以致用了。
又灌上一壺茶水,吃了幾塊果脯肉乾,沈憶宸打起精神把注意力放在了五經首題上。
他心中隱隱有種預感,正統十年乙丑科的四書首題如此“中庸”,那麼赴考舉子的最終決戰考題,可能會放在五經首題上面,不能如同鄉試那般湊合著寫了。
拆開試卷,映入眼簾的是第一道五經義: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則知小人之依。
沈憶宸在五經裡面選擇治《尚書》為本經,那麼考題自然也是如此。
這道題就取自於《尚書·無逸》篇,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君子居其位,切不可貪圖安逸。如果事先知道了耕種的艱辛,再去享受安逸的生活,那麼就會明白小民的疾苦。
用現代最簡單粗暴的方式理解,核心內容就是四個字“感同身受”。
後世幾乎人人都學過一句詩詞,特別是在吃飯時候會著重強調,那就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道五經題也表達出來類似的意思,不過立意要更為高深一些,意境更多在於強調君子不可貪圖享樂,要體恤百姓的疾苦,而不是鋪張浪費上面。
另外這道五經題還有一個很大的陷阱,那就是它雖然表達出來感同身受的蘊意,但你在答題的時候,卻不能往上面寫。
原因很簡單,君子是什麼?
君子在先周時期,指地位崇高之人,後來才延展出品格高尚的意思。
所以君子代表著統治階層,代表著士大夫群體,什麼民重君輕的口號喊喊就得了,莫非你還真想讓統治階層跟泥腿子一起去耕種,體驗生活一番?
於是破題重點並不在於百姓疾苦上面,而是君子本身。只要你君子的品德高尚做好事情了,那麼百姓自然就過的好,相反統治階層拉垮,百姓再怎麼吃苦耐勞也會被剝削的赤貧無比。
雖然這般露骨言語不太好聽,但是話燥理不燥。特別是放在封建時代,統治者的水平直接決定了百姓的生死存亡。
想明白了破題思路,沈憶宸的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淡淡笑容。只有這般難度,才能符合會試這種層級的考試,果然自己預感的沒錯,今年會試的對決關鍵點,就在五經義上面!
有了破題方向,那麼接下來的事情就是揮毫潑墨了,沈憶宸在草紙上寫下了八股首句。
“君當勤以自處,而無時之或違。要必勤以居逸,而知民之所恃。”
這句話翻譯過來的大概意思,就是君子應當要用勤奮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不能無休止的貪圖安逸享樂,這樣才能成為百姓的依靠。
按照這個思路,後續文字也就水到渠成了,短短片刻沈憶宸就已經把五經首題給寫完,用時比昨日的四書義不知快多說。
只是看完自己所寫的文章,沈憶宸之前那種猜中考官出題想法的喜悅感蕩然無存。本應該是體恤百姓疾苦的題目,寫出來卻變成了要求君子言行,主角都變了。
不知道這般變化,是不是該稱之為時代的悲哀?
有了首題打底,後面五經題沈憶宸的寫作速度再次提升,畢竟五經的重要性本就不如四書,刨除首題的比重後,那含金量就更是差了不知多少。
與此同時,陰暗的天空中飄落著淅淅瀝瀝的小雨滴,很快雨勢不斷增大,開始肆意傾瀉下來。
不過沈憶宸進入號舍之後,把防雨準備給做到了十足,此刻滴雨不沾身。絲毫不在意外界氣候的變化,筆走龍蛇全身心的投入到寫作中去了。
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