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迴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6章 政治正確,我成了大明勳戚沈憶宸,無限迴圈,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時候隨意走動的。

考生如果需要小便,每個號舍裡面都有個馬桶,能在裡面自行解決。並且使用後咬蓋嚴實,以免氣味發散出去,影響到其他人。

至於大便,就得去號舍末尾的茅房了,不過步驟異常繁瑣。先得報告監考官,然後再由專人看管試卷,另外還得再叫一人陪同考生去上廁所。

你以為這樣就完事了?事情沒有這麼簡單,監考官還會在考生試卷上蓋上一個黑印,古代把它稱之為“屎戳子”。

如果這份蓋了黑印的試卷到了審閱同考官手中,預設當做下等試卷處理,基本上是不會多看的,他們覺得晦氣。除非你這份試卷破題第一句寫的驚為天人,否則等同於落榜。

所以想要上茅房,只有在兩場考試交卷後的間隔時間去,意味著得忍三天兩夜。

沈憶宸自然也不想因為拉屎問題而落榜,能少吃就儘量少吃,能忍就儘量忍住!

就在沈憶宸還沒把一杯茶水給喝完,就聽到了順天貢院響起了敲鑼聲音,意味著正統十年的會試正式開考。

書吏把封裝好的試卷發放到考生的手中,就如同鄉試那樣,會試第一場考試也有七道題,分別為四書題三道,五經題四道。

對於何時寫完並未有明確規定,只需要在二月十二號,第二場考試之前上交試卷就行。

老規矩明清科舉考試重首場、重首題,所以沈憶宸開啟試卷之後,立馬把注意力放在了首道四書題上面。

會試出題除了避諱、不能夠譏諷時政這兩點常規要求外,還有一點就是不能擅自割裂經典。這也就意味著,童子試那種陰間截搭題,是不會出現在會試裡面的,對於考生是大利。

第一道四書義:至誠立天下之大本。

這句話取自於《中庸·第三十二章》,雖然沒有割裂經典,但也是把一句完整的話給綜合了。

原文為:唯天下至誠,方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惟有天下最真誠的人,才能掌握治理天下的大綱,樹立天下的道德根本,知曉天地化育萬物的道理。

這道考題選取的非常義正言辭,大氣端莊,沒有絲毫歧義混淆的可能性,把儒家治國的道德仁義理念給展現的淋漓盡致。

但是沈憶宸看到這種題目,就感到有些為難了。因為越是“偉光正”的考題,就意味著能選擇的破題思路方向不多,所有考生都寫得大差不差,想要依靠後世的思維方式出奇制勝很難。

並且從考題所表達的意思也能領悟到,出這道題的同考官大機率是個老學究型別的官員,你劍走偏鋒反倒會弄巧成拙。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會試為了防止考題在主考官這裡被洩露出去,考題是由主考官加上十八位同考官一起出題的,然後再隨機挑選出七道成為正式考題。

所以考生不單單無法從主考官這裡得到洩題,甚至連揣摩考官的文風喜好都不可能,只有憑藉真本事答題。

思索良久之後,沈憶宸終於落筆了,既然無法靠出奇制勝,那麼就來比拼一下誰的學識基礎更紮實了。自己這兩年日夜不輟的苦讀,也不是混日子過來的!

按照題目翻譯的意思,就能得出主考官想要表達的意願,那就是誰是天下至誠之人,可以樹立道德標準?

再擴充套件聯想一下,誰這麼大的臉敢承認自己是天下至誠之人,可以樹立道德標準?

答案不就呼之欲出了,當然是聖人啊!

獨尊儒術的治國方針之下,你寫誰是道德楷模都能挑出刺來,唯獨寫聖人孔子,誰也不敢說什麼,這就是絕對的政治正確!

沒想到現代需要遵循各種政治正確,放在古代也依然如此,所以會試這道首題,就是比拼誰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春來又來倒春寒

天橋賣蒸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