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迴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9章 無可爭議,我成了大明勳戚沈憶宸,無限迴圈,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談。

但是一旦發酵流傳甚廣,就會朝著著名的唐伯虎科場舞弊案方向走。

相信大多數人都知道“唐伯虎點秋香”這段故事,卻很少有人知道唐伯虎在明孝宗弘治十一年,高中了應天府鄉試解元。

當年的唐伯虎江南大才子,還科場得意,本應該是前途無量,會試考中進士幾乎板上釘釘的事情。

卻偏偏出現了意外狀況,與他一同趕考,並在路上結交為好友的舉子徐經。因買通了會試主考官,禮部侍郎程敏政的家丁,獲得了會試的考卷。

偏巧,這一年會試出題極為冷僻,考生們大多答不上來,唯有唐伯虎跟徐經答的很好。

加之考前兩人經常前往程敏政府上拜訪,估計心態就跟沈憶宸拜訪周敘一樣,想著混個熟臉在閱卷時候有所偏愛。

於是在閱卷過程中,程敏政看到這兩份極為出色的答卷時,情不自禁的說了一句:“這必是唐寅與徐經的。”

就這句話埋下了禍根,被人舉報告發,唐伯虎跟徐經雙雙下獄。最終徐經承認了自己舞弊,把唐伯虎也牽連下水,又成了一個解元沒考中進士的案例。

所以正常情況下,解元取中進士幾乎是必中事情,但這個世界往往會出現很多不正常的情況。

唐伯虎的案例,其實某種意義上跟之前的成國公府舞弊案很類似,都屬於確有其事,然後雙方關聯甚深被“連坐”。

但奈何唐伯虎沒有一個當朝國公的爹,能把發酵的輿論給按壓下來,只能說無論古代還是現代,真是人生何處不拼爹……

“年少英才,受萬眾矚目,有何不可!”

周敘一點遮掩的意思都沒有,相反還承認的大義凜然!

自己行得正,坐的直,沈憶宸才華也擺在這裡,今日這場鹿鳴宴哪位新科舉子,敢說自己能壓解元一頭?

就算鄉試前與他關係匪淺,又有何關係?

“周大人莫要誤會,本官不過是好奇多問了一嘴。”

看著周敘這個老學究一副小宇宙要爆發的模樣,程富拱手示弱了一番。

畢竟這是鹿鳴宴,翰林的主場,鬧大了不好收場。

“哼!”

周敘冷哼一聲,也不再多言。

監察御史號稱監察百官,但翰林院“儲相”之地也不是吃素的,想要強壓自己一頭,你程富還不夠格!

只見程富不以為意的笑了笑,然後把目光看向了賀平彥,兩人眼神對視之下微微搖了搖頭。

見到這個動作,賀平彥心領神會。回過頭對著身旁一名新科舉子示意了下,後者立馬站起身來,拱手向沈憶宸說道。

“世人皆稱讚江南乃文風鼎盛之地,今日得見沈解元,讓在下是敬佩不已,得知所言非虛。”

“不過明經取士,看的乃是八股文章,在下心中頗為好奇,解元郎那幾篇能取中魁首的文章,到底是何等丹青妙筆?”

這名新科舉子言語雖然恭敬有加,但事實上背後的意思,並沒有那麼客氣。

簡單粗暴點翻譯,就是沈憶宸從南方空降到北方鄉試,有投機取巧的嫌疑。另外字好不等同於文章好,取中解元要看八股文的真憑實學,他想要看看沈憶宸的鄉試文章。

這番話一說出口,立馬引起了在場許多新科舉子的贊同。

大明這個時候雖然沒有“高考移民”這個詞,但並不意味著,文人士子們不知道教育資源不均衡,南方人到北方考更有優勢,否則科舉也不會分什麼南北榜。

明面上不說,不等於認同沈憶宸這種“空降”科舉的方式,如若不是沈憶宸確實才華橫溢,在應天府就拿下了小三元案首,並且有幾首詩詞名言天下。

恐怕今日就不止是孫紹宗為了面子向他發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春來又來倒春寒

天橋賣蒸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