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提前交卷
無限迴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7章 提前交卷,我成了大明勳戚沈憶宸,無限迴圈,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沈憶宸思索再三,終於在草捲上寫下了破題句。
“聖人述時人尚文之弊,而示以用中之極也。”
這句話翻譯過來的意思,可以大概理解為孔聖人所敘述的事情,是當時人們崇尚“君子”所帶來的弊端,所以應該選擇中間路線來解決。
破題的“用中之極”取自《中庸》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
直譯過來的大白話,就是把控住“過”與“不及”兩種極端,採用適中的方法治理百姓。
沈憶宸的破題思路,透過這八股文的破題兩句,就能明顯看出走在了與張居正完全不同的路線上。
張居正風格務實,直指那些做官後才想起學禮樂的是偽君子。沈憶宸堪稱和稀泥,表明先學禮樂再做官,與先做官再學禮樂都不對,應該折中處理更好。
站在後世的標準上看,很明顯張居正的務實觀點要更吸引人,也符合他成為當朝首輔後的執政觀念。
那就是在其位,當謀其政,不在乎身前身後名,只求當下能執行自己的改革政策。
沈憶宸就屬於那種講大道理的,觀點並沒有錯誤,只是放在後世眼光看待內容有些虛。
但是!凡事就怕一個但是!
沈憶宸的破題思路核心,牢牢扣住了儒家最高道德標準跟行為準則,那就是中庸之道!
無論八股文你怎麼寫,只要在不偏題的情況下,能符合儒家的道德精神,那麼這篇文章成績就一定不會差到哪裡去。
取中基本上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排名高位也在情理之中,至於能不能名列榜首,就得看其他人有沒有寫出驚世之作了。
有一說一,現在的沈憶宸已經完全融入科舉士子人設之中了,並且對於八股文的死板落後也無比感受身受。迫不得已之下,只能玩起這些“花活”。
看到主考官出題是偏向於務實的,那麼答題方向就往政治正確上面靠,各種大道理拉滿。力求在一眾雷同的標準答案中,顯得與眾不同。
如果主考官出題是偏向於大道理的,那麼去虛就實,寫點扎實有實際意義的內容,反正不能泯然於眾人。
當然,這種玩法風險非常高,因為主考官出題風格,往往就意味著他本人的文風喜好。
你偏偏來個逆其道而行之,不是噁心主考官嗎?
所以在搞這種玩法之前,必須得摸清楚主考官的性格與文風喜好。這就是為什麼,沈憶宸在跟成國公隔閡如此之深的情況下,會選擇來到京師趕考,並且尋求對方幫助引薦。
周敘就是個標準計程車大夫文人,醉心於學究,對於做官什麼的反倒不感興趣。
否則以他永樂十六年會試第二,殿試二甲第一的成績,現在進入內閣都不意外,怎麼可能還在翰林院當個區區六品侍講?
沈憶宸這種符合儒家標準中庸之道的文章,絕對能對得上週敘的胃口。
首題寫完,除了特地挑選出一道五經題展示才華,沈憶宸在其他考題上,就沒有花費如此多的精力去搞什麼與眾不同了。
因為鄉試雖然要連考三場,但事實上每場都只考一天,分別為八月初九、八月十二、八月十五。每場結束之後,中間有著三天的休息時間。
所以這七道考題,必須在一天之內完成,並且還有一道五言八韻詩要寫。如若寫到黃昏還未答完,那麼會發給考生三隻蠟燭,燭滅後即扶出場外。
沈憶宸沒有這麼多的精力,把每一道考題都寫到精彩絕倫,只能挑選出四書五經各一首題,來展示自己學問的最高水平,這也是古代鄉試科舉的標準做法。
只不過在刨除了個人思維發揮之後,沈憶宸突然發現,按照標準答案寫八股文,以自己的記憶力水平寫作速度實在太快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