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迴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6章 金殿傳臚(二合一加長),我成了大明勳戚沈憶宸,無限迴圈,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鳴冤的新科進士,簡直都驚呆了。

號稱天下文人宗師的大司氏,居然反轉過來向沈憶宸行禮,這得多大的排面才能做到如此?

“大司氏還望莫為難晚生,真不敢當。”

沈憶宸都有些無奈了,他一直知道李時勉的性格耿直無比,嫌少變通。

當年李時勉入仕還是個小官的時候,面對明成祖朱棣這等猛人遷都京師的想法,就敢洋洋灑灑寫了十來條諫言反駁,為此還吃了一年牢飯。

對於這番經歷李時勉毫不在乎,等到明仁宗朱高熾繼位,又開始作死上疏。並且皇帝宣他殿前問話了,還是強硬無比一點不認慫,當朝跟皇帝開始對噴!

以明仁宗的寬厚性格都忍不住,氣的叫御前侍衛拿金瓜錘他,這一頓揍打斷了三根肋骨。

按理說這麼慘了,李時勉該低調些了吧?

答案是生命不息,硬剛皇帝不止,李時勉很好的繼承了文人的戰鬥風範。

面對再下一任皇帝明宣宗朱瞻基,依舊強硬直言。只不過當年他一條親近太子的建議,某種意義上幫了朱瞻基,所以宣德一朝就沒太為難,並且還官復原職了。

到了明英宗朱祁鎮,可能是年紀大了,加上身為國子監祭酒主管教育,不太接觸時政。李時勉低調了許多,至少沒有再出現什麼硬剛皇帝的事情。

但是不硬剛皇帝了,骨子裡面的強硬耿直依舊還在,於是就發生了得罪王振的事情……

可能說李時勉的一生,就是抗爭的一生。

不過剛歸剛,李時勉的學識品行,還是受到了朝臣跟國子監學子的尊敬。

正統十二年致仕回鄉,朝臣跟國子監學子足足有接近三千人為他踐行,這等規模檔次很多一品大員都不可得。

也算是對於他大司氏身份,最好的認可了。

望著沈憶宸再三推辭,李時勉也明白以自己的身份跟人望,繼續行禮道謝下去,恐怕會造成反面效果。

於是沒有再堅持,收回手道:“會元郎年紀輕輕卻高風亮節,老夫深感欽佩。”

“今日沈會元來到國子監領取進士巾服,按理老夫當盡地主之誼好好道謝一番。不過考慮到明日金殿傳臚馬虎不得,只能遺憾作罷了。”

“來日若有時間,老夫期望能邀會元郎到國子監講學一場,不知可否如願?”

國子監講學?

聽到這幾個字出來,全場可謂是一片譁然。

要知道國子監講學可不是後世大學那種,隨隨便便請個講師過來高談闊論一番,什麼牛牛馬馬只要有點小名氣都能上。

古代國子監的講學分兩種,其一是自己上去講,要達到這個標準非當朝大儒宗師不可得。

沈憶宸就算目前高中會元,也只能代表他在應試科舉上的成功,並不能代表鑽研儒家經典有所成就。

更何況沈憶宸過於年輕資歷不夠,登堂講經論道的話,很難讓人信服。

其二就是皇帝視察國子監,會安排國子監的官員講學一場,類似於御前講席。這種對於學識成就要求低一些,不過對於內容限制卻很嚴格,人員安排主導權就在國子監祭酒的手中。

正統九年,也就是去年,朱祁鎮視察京師國子監,李時勉為他講解了《尚書》。因為講得透徹清楚,讓皇帝很高興,賞賜了許多獎勵。

如若不是李時勉年紀大了上疏請辭,恐怕還有升遷之喜。

由此可見,國子監講學無論是哪一種,對於沈憶宸聲望跟仕途的幫助都無比巨大。

李時勉這番舉動,簡直就是幫沈憶宸搭建青雲梯,如何能不讓在場眾新科進士震驚?

“大司氏,晚生才疏學淺,恐擔當不起……”

說實話,聽到國子監講學這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紅樓夢紅樓醒

一木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