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文武全才
無限迴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3章 文武全才,我成了大明勳戚沈憶宸,無限迴圈,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想要爭奪蒙古大汗之位。最後的兀良哈部基本上內附明朝,還設立了衛指揮使司,也被稱之為兀良哈三衛。
北元的這種分裂,可以說是大明朝的既定國策。採取“以夷制夷”、“剿撫並用”方針,能最大限度減少己方的消耗,讓敵人陷入內亂之中。
其實這種方法不止明朝用過,歷代中原大一統王朝,面對北方遊牧民族都這麼玩過。
比如漢朝的匈奴就分裂成了南北兩派,大漢聯合南匈奴,不斷進行征討戰爭,最終匈奴一族滅亡。
隋唐的突厥勢力也是如此,被分為了東西兩派。隋唐兩朝不斷分化打擊,至唐高宗時期把東西突厥都給打團滅了,武則天時期短暫復國再次被滅。
從此突厥一詞,在華夏北方草原上面,也成為了歷史。
“以夷制夷”最基本的操作,就是要抑強扶弱,聯合弱的勢力去不斷打擊強的勢力。
明英宗朱祁鎮不愧是空前絕後的“軍事天才”,他偏偏來個反其道而行之!
正統三年,也先父親脫歡攻擊韃靼部,正常中原皇帝都會選擇馳援韃靼,去壓制強大的瓦刺部落。
結果朱祁鎮出兵攻擊韃靼部的阿岱汗和朵兒只伯,變相幫助脫歡、也先父子掃除了統一蒙古的最大障礙。
正統九年成國公朱勇出塞進攻兀良哈三衛,把最後一支分裂的蒙古部落也給打殘了。對於也先來說簡直是上天掉餡餅的好事,這不正統十年,就對兀良哈虎視眈眈,準備過來撿漏了。
難怪朱祁鎮“北狩”後能跟也先稱兄道弟的,你這一系列操作跟內鬼似的,也先不好好感謝一番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嗎?
當然,現在的朱祁鎮,絕對不會認為這一通是瞎操作。
相反,自己繼位之後三次北伐蒙古,取得了赫赫戰功。蒙古三大勢力被自己打廢了兩個,只要日後再出徵一次,就能把瓦刺部也先給滅了。
到時候祖宗四聖之功業,都不如自己剿滅了北方心腹大患!
所以沈憶宸這番瓦刺也先部壯大言語,某種程度上否認了朱祁鎮的北伐功績,讓他不想再議論下去了。
“沈卿家憂國憂民,朕心甚慰。但要說瓦刺部強盛如北元,未免有些危言聳聽了。”
“此事暫告一段落,朕下旨敕令瓦刺諸部修好就是。”
明英宗朱祁鎮始終認為,目前瓦刺對哈密國的舉動,不過是小打小鬧。
只要自己下旨敕令一番,讓這群人消停一下就是了。
聽到皇帝都已經定調了,群臣還有什麼好說的?
更何況對邊疆部落小國,持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心態的朝臣,才是大明主流人群。哪怕主張動武的靖遠伯王驥,心底裡面也沒把也先當做一個跟大明旗鼓相當的對手。
於是乎朝臣只剩下高呼:“陛下聖明。”
奏章宣讀完畢,朱祁鎮退朝御華蓋殿,群臣也該散了各回各家。只不過很多官員在經過沈憶宸身旁的時候,都冷哼一聲表達了不滿。
沈憶宸身為狀元文臣,卻不站在文官集團這邊,反倒喜好武事,有窮兵黷武之嫌。
而且這小子仗著皇上恩寵,過於張揚喜歡出風頭。朝會之上讓你觀政,已經算是德不配位了,還敢大放厥詞妄議朝政?
對於這些文武官員的舉動,沈憶宸只是笑了笑不以為意,很快成國公朱勇也退了下來,來到了他身邊。
“上朝路上我就告誡過你,要謹言慎行,為何就是不聽?”
朱勇語氣遏制著一股怒意,這對於他的暴脾氣來說已經相當不容易了,換做以前早就劈頭蓋臉的訓斥一頓。
“明哲保身易,挺身而出難,家國大事總得有人站出來。”
“你覺得自己能主宰家國大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