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迴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2章 臨朝觀政,我成了大明勳戚沈憶宸,無限迴圈,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侍郎張睿也站了出來,認為不應該大動干戈,而是要教化蠻夷為主。

這番話一出,引得在場的文臣大員紛紛點頭贊同。

因為之前的兩次麓川之戰,幾乎是把國庫給打空了,並且勞師遠征邊陲之地,收益甚小。

當年征戰就一眾文臣反對,如今打了兩次麓川之戰,還沒有打下來,那更是反戰成為了主流。

這兩位大臣的反駁理由,其實也代表著如今大明兩種最主流的觀點。

一是認為邊陲蠻夷不足為懼,想什麼時候卻拿捏都可以,沒必要太過重視。

另外一種就遵循王道教化,崇古效祖想著要去感化對方。認為只要邊陲蠻夷識得文教,那麼自然就曉之以理,不會再起紛爭。

王驥聽著眾大臣反駁之言,可謂是滿臉的無奈。這群人都是朝廷內院的文臣,從未在邊疆任職過,壓根就不瞭解邊陲之地是什麼情況。

純粹的照本宣科,不按實際情況獻策,如此綏靖下去,瓦刺部恐成大患!

當然,也有在邊疆任職過的官員,站出來幫王驥說話。只是人數實在太少,聲音完全被京官們所淹沒。

沈憶宸聽著正反雙方的答辯,他知道歷史走向如何,也先會終成大患。

但此刻大明正處於鼎盛時期,官員們心中都抱有“天朝上國”的心態,壓根就沒有把蒙古諸部給放在眼中。

甚至到了土木堡之變,明英宗朱祁鎮敢這麼胡搞瞎搞的打仗,也是抱有這種心理狀態。也先什麼菜雞也配跟自己打,二十萬大軍平a過去穩贏不輸。

結果就翻車了……

沈憶宸目前就一個實習生,觀政是沒有說話資格的,哪怕就是能發言,人微言輕能改變什麼?

想到這裡,沈憶宸不由嘆了口氣,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的教訓,就是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

經歷過匈奴、突厥、蒙古等等北方強敵了,還摸不清楚草原部落出現了統一苗頭,後面會發生什麼嗎?

可能是沈憶宸這口氣嘆的有些明顯了,也可能是朱祁鎮恰好關注到他。

見到這一幕後,朱祁鎮開口問道:“沈愛卿,對於瓦刺部落,你怎麼看?”

聽到皇帝居然詢問一個官場雛鳥,這下眾大臣臉上表情可不是什麼羨慕震驚,而是流露出一種輕視鄙夷。

連官衙都還沒有正式進入,能在朝政大事上發表什麼意見?

皇帝如此厚愛沈憶宸,恐怕會培養出下一個類似王振這樣的權臣,危害甚至超過王振!

我怎麼看?

沈憶宸面對朱祁鎮的問題,也是有苦難言。朝臣們都快要形成一致意見的前提下,自己能發表什麼見解,發表了又有誰支援?

而且在朝臣們眼中,自己可能連瓦刺部在哪裡都不知道,也配大放厥詞?

站在前排的成國公朱勇,此刻也回過頭來看向沈憶宸,朝他輕輕搖了搖頭,示意不要多言。

無論是支援還是反對,都不是他目前身份跟資歷能參與的,聰明的話就用一句“臣不敢妄言”搪塞過去。

閉嘴明哲保身嗎?

不知為何,沈憶宸心中感到有些唏噓不已。

曾經有多麼遠大的志向,想著在朝堂之上執掌權利巔峰,然後庇護天下萬民,開創太平盛世。

結果上朝第一天,就連話都不敢說了,官場融入的還真是快……

這架勢還想成為惡龍,連起步屠龍少年都不配啊。

看著沈憶宸沒說話,明英宗朱祁鎮也明白,此等朝政要事,不是新科狀元能參與進來的。自己想要培養股肱之臣,屬實有些操之過急了。

就在朱祁鎮認為沈憶宸不會直抒己見的時候,卻沒想到沈憶宸卻拱手道:“回稟聖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春來又來倒春寒

天橋賣蒸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