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迴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1章 會元之爭,我成了大明勳戚沈憶宸,無限迴圈,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聚奎堂內兩位主考官分列左右坐在首席,按照當初任命聖旨的書寫順序,理應以錢習禮為主,馬愉為副主考官。

不過乙丑科會試卻出現了個很離譜的問題,那就是本應該給錢習禮加的禮部侍郎銜,不知為何一直到會試開始了,都還沒有掛名上去。

所以錢習禮現在的官銜,依舊是個正五品的翰林掌院學士。

雖然馬愉的文淵閣大學士名義上品階,也不過區區正五品,但是一旦掛上了四殿二閣的大學士頭銜,就意味著晉升到了殿閣大臣的行列,比普通文官要高出一個檔次。

更別說馬愉還是內閣成員,掌控大明中樞真正的實權,錢習禮一個翰林掌院學士,對比之下屬實有些不夠看了。

這種離譜情況的出現,就導致了錢習禮在會試排名的決策權不夠,其他同考官大多都會偏向於馬愉的意見。

本身會試為了保證公平避免徇私,主考官權力就被大幅度的限制,需要聯合同考官共同商定。現在就連拉人頭來投票,錢習禮都比不過對方,頗有種被架空的跡象。

此時桌面上答卷擺放位置,基本上都是由馬愉決定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沈憶宸的試卷會被放置的如此靠後。

看到所有考官都已入座,錢習禮清了清嗓子發言道:“諸位同僚,今日是乙丑科會試填榜的最後一天,也是決定會試五經魁排名的時刻。”

“明經取士,為國求賢。吾等深受聖恩,定當報以公平公正之心,切不可讓任何一名士子的才學蒙塵!”

錢習禮這段發言,看似場面客套話,其實說的可謂是蘊含深意。

因為桌上擺放的十八份答卷,他都粗略的看過,對於文章質量如何心中大概有數。如今這般排列位置,很明顯不是按照學識水平高低優劣來決定的,而是另有他因。

錢習禮雖然一直處於翰林院這種“清貴”之地,沒有過多涉及朝堂的爾虞我詐。但是他好歹擔任過數屆鄉試、會試的主考官,這裡面的各種門道怎會不清楚?

所以他說出這番話目的,就是想告訴在場的各方勢力,吃相別太難看了,好歹讓真正才華橫溢的考生,有個出頭的機會。

“是,總裁。”

十八位同考官聽到錢習禮的發言,齊齊點頭稱是,至於能聽進去幾分,那只有天知道了。

“錢大人所言甚是,諸位同僚就再辛苦最後一日,準備商議填榜吧。”

身旁的馬愉不痛不癢附和一句,然後招呼著同考官開始工作。

相比較錢習禮這般老學究的義正言辭,馬愉的話語明顯要更得人心一些。

畢竟這十來天的閱卷工作堪稱通宵達旦,很多人的精神與體力,都雙雙達到了一個臨界值,才沒有什麼閒工夫聽你在這裡講大道理。

按照排榜的流程,是從第六名開始填起,由於主考官擁有裁定權,加上靠後名次沒有五經魁重要,能引發爭議的空間就不是很大。

除非哪一房出來的答卷,同考官特別的看好,認為此考生有爭奪五經魁的實力,才會站出來申請複閱。

一般出現這種情況,主考官基本上也不會強行定奪搞一言堂,而是召集所有同考官一同商議,再決定是否納入五經魁的備選名單之中。

“《易》三房薦卷,名列乙丑科會試第六。”

錢習禮一遍填寫著榜單,一遍宣讀出來哪一房推薦的文章,排名第幾。

聽到這個名次的《易》三房同考官,臉上瞬間出現了一股懊惱表情,只要再近一步就能成為五經魁答卷,就差了這麼一步啊!

“《春秋》一房薦卷,名列乙丑科會試第七。”

相比較《易》三房的同考官,《春秋》一房這名同考官神情就要淡然許多,他很滿足現在的排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初唐之天崩開局

風乾犛牛

穿越遇到原版戰神

影掠浮光

綜穿之漂亮炮灰

啊嗚嗚嗚嗚嗚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