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擇胡作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一章 立規矩,竊晉,濃擇胡作陪,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是比臂力,腿力,耐力,爆發力的比賽!明天我自會安排!”陶旭解釋道。
陶旭不是什麼手工大神,更不是什麼科技專家,透過科技手段碾壓的方法門檻太高,而且難免會形成技術洩漏。
任何科技產品只要能在這個時代被南方的東晉做出來,國力更為強大的北方就一定也能做出來。只要在戰場上獲得一個樣品,哪怕是殘破的樣品,北方的工匠們也能透過技術逆推出具體的製作方法。
那麼除掉硬體上的優勢,陶旭能做的就只有軟體上的優勢了。
這些年他不斷地翻看典籍,發現了陶侃文件裡遺留的諸葛武侯兵法二十四篇。文件的空白處密密麻麻的留下了陶侃一生研究的心得。
而陶旭越是研究,也愈發的同意陶侃對於諸葛武侯的佩服。
在北方曹操利用人力資源優勢進行功能化合成部隊的時候,諸葛亮卻一心研究精兵路線。
諸葛亮的精兵不僅僅是在技戰術層面上的精兵,更是融會貫通了諸葛亮顛覆性軍事制度的精兵。
擁有這樣一支精兵,即便是姜維,也能在前幾次北伐中取得不錯的戰績。
而陶旭要打造的,就是這樣一支精兵。
最關鍵的是,諸葛亮的精兵作戰根本不需要複雜和套娃式的謀略,僅僅是豬突就能贏了又贏。
根據陶侃的記載,在諸葛亮第二次北伐中,魏軍十七萬人五路分進合擊。按照薩爾滸式的戰術思路,那應該是任爾幾路來,我自一路去。可諸葛亮卻反其道而行之,五萬蜀軍一分為五,居然五路全都打崩了魏軍。
難怪橫行天下的司馬懿唯獨見了諸葛亮就“畏蜀如虎”。
更讓陶旭心癢難搔的是,這種看似對組織度要求極高的軍隊卻是可以透過操典短期內就能形成的。而且當年諸葛亮的兵員素質更為惡劣,除了炮兵部隊外,其他大多數部隊,就連蜀漢的禁軍,也大都是蠻族充任的。
東晉雖然國力弱於北方,但再怎麼看,也沒有諸葛亮時期的魏蜀對比那麼懸殊吧。陶旭沒有理由不採用這套操典。
當務之急,是儘快挑選出合適計程車兵。
這一百多人就是種子,就是未來。陶旭希望他們能一傳十、十傳百。當部隊規模擴充到十萬人的時候,就是陶旭橫行天下之時!
沈奐和劉建聽陶旭囉囉嗦嗦說了一大堆,都沒怎麼聽懂,不過陶旭話裡的那股激動的情緒倒是傳染給了兩人。三人愣是激動了好一會才各自安歇。
***
第二天一早,卯時剛過,天還微亮,只是一絲陽光探出了地平線,庱亭壘中央的土樓頂上就吹響了號角。
各小隊隊長都豎著半隻耳朵,他們一聽號角,連忙叫醒了手下開始穿戴整齊出門列隊。
“今天是第一天,但集合足足花了半刻鐘的時間!”陶旭指著身邊的銅壺漏刻道。
陶旭早就站在了校場中央,他今天披掛整齊,精神奕奕。除了左臂上還纏著繃帶外,和沈奐、劉建等人看不出有什麼不同。
“按理說,沒有訓練過,我是不該罰你們的!”陶旭沿著佇列方陣緩步走過,一一打量著這些準新兵們年輕的面龐,他邊走邊說道:“但是,無規矩不成方圓。這軍隊裡的規矩,就是軍法!孫弘!”
“到!”
這也是陶旭的新發明。別的地方他管不著,但是在他的軍隊裡,一切稱呼都要改用新法。
“你來唸軍法!”
孫弘從懷中掏出一卷黃絹,找到了遲到的條款,便高聲念道:“聞號不應者,斬!聞號怠慢者,杖五十!”
昨天剛過吃過大餐,今天就要捱打?一眾新兵們都面面相覷起來。
陶旭把他們的反應看在眼裡,卻不動聲色的接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