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擇胡作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竊晉,濃擇胡作陪,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陶旭將王導的公文交給郗鑑。
“你先去吧,這兩位朝廷使臣老夫親自接待。”郗鑑看了片刻,將公文收起,便讓夏侯長退下了。
老頭子並沒有直接回答公文裡的請求,而是帶著陶旭二人一路來到了土壘的頂樓天台。
這裡是京口一帶的地理制高點,整個天台就只有郗鑑三人。
站在天台舉目望去,江天一色,太陽即將下山,落日的餘暉灑滿整個江面,鮮紅的陽光把地面上的人拖出長長的人影。在天地自然之間,人類是何等的渺小!
陶旭真有一種身處唐詩風景之中的感覺。
可現在不是談風弄月的時候。
郗鑑指著浩蕩的長江道:“子初小友,你看到了什麼?”
“長江?”
“還有呢?”
“士兵?”
“士兵從何而來?”郗鑑撫摸著白鬚,大有深意的問道。
陶旭對京口的情況不甚瞭解,以他大概的知識只能猜測是中原而來的流民。
“不是!”郗鑑苦笑著搖了搖頭,“他們大都是江東本地人。”
“這…..”這的確有點超乎陶旭的想象。
郗鑑他本是兗州人士,因為在兗州堅持不下去了,才被迫帶領部眾南下。怎麼這京口都是江東本地兵源了呢?
“你一定想說那些流民去哪裡了,”郗鑑苦笑道,他指了指東方,“他們都在那裡!”
東面是一片空曠的原野,一眼望不到盡頭。
郗鑑轉過身子來,見二人都沉默不語,便說道:“京口以東,都是荒無人煙的荒野。中原的流民只允許在京口以東開墾定居。而京口,則是牢籠的大門。”
牢籠?
“不錯!”郗鑑又指著山下連綿的營房道,“他們便是獄卒。”
陶旭無語。
郗鑑又問道:“小友欲招募壯士編練新軍,可不知道招募兩百人能有什麼作為?”
“小子此番編練新軍,正是為了報效朝廷,有朝一日能北伐中原!”
雖然聽起來像場面話,但這的確是陶旭的心裡話。
“北伐….”郗鑑微微一笑,“小友欲效仿祖豫州麼?”
北伐的口號他見得多了。當年他年輕的時候,羯胡還不算強大,“北”還不用伐,可如今北伐的口號卻是一個比一個響。
“不!”陶旭的回答卻出乎郗鑑的意料,“小子欲投武昌。”
這下屬實把郗鑑給整不會了,他有些驚訝,但也不打斷陶旭,只是靜等下文。
果然陶旭反向丟擲了一個問題,“太尉以為,北可不可伐?”
“以石生之猛,金墉之固尚不能阻遏石虎,武昌(庾亮)雖然整軍經武,但絕非虎之敵手。”郗鑑還是知道庾亮的斤兩的。
“可武昌至今所以遲遲未動者,非懼石虎,而是因為王丞相和太尉您啊!”陶旭勸道,“丞相坐鎮建康有朝廷之威,太尉坐鎮京口有精兵之猛,兩者相輔方能力壓武昌一頭。小子妄言,若二公去後,誰能制之?”
“當年姜維窮兵黷武,全賴費禕從中阻遏。可費禕死後,蜀漢無人能制姜維,十年之後,武侯積累的家底便被他消耗一空,蜀漢離亡國之日也不遠了。”
陶旭借古諷今,卻是戳中了郗鑑的痛點。
他一生忠心晉室,之所以和王導聯姻結盟,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不願意江東內訌,從而損耗晉室本就不多的元氣。可現在自己活著還能鎮住庾亮,一旦自己和王導都去世後,誰還能拴住這頭野馬?要知道,石虎年紀可不大啊。
陶旭察言觀色,看郗鑑沉吟不語,就知道自己說對了。
現在江東害怕的是打內戰,可王、郗二巨頭一死,江東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