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擇胡作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五章 郗二郎,竊晉,濃擇胡作陪,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陶旭鐵著臉把自己去京口的性質給說了一遍。
“所以,阿奴你歸你報效朝廷,我們只管好好伺候你便是。哪裡有衝突了?”鸝兒一臉無辜的表情。
“你還不懂嗎?”陶旭嘆了口氣,“婦人在軍中,士氣恐不揚啊!”
“知道了!”鸝兒的聲音弱了下去,她不再堅持,可臉上又分明寫著委屈二字。
陶旭知道她的心思,他拍著胸脯道:“你放心,總歸不出三個月我就回來。屆時我們一起離開建康!”
“離開建康?”鸝兒簡直不敢相信,在她的世界觀裡,建康城便是這世上最好的地方,有多少人想來都來不了。
“是的!”陶旭負手望著天上的明月,他真正的目標,在西方。
***
第二天清晨,這次陶旭精神奕奕,也不知道是不是枸杞子起了作用。
他一大早就穿戴整齊,牽著陶弘送給他的黃色戰馬,看起來倒是個少年將軍的模樣。
“子初,一路順風!”
陶弘不便出面,只有沈勁,一大早就從桑榆園趕來送行。一旁的劉建也和自己的妻子依依不捨,“放心,二郎說過了的,最多三個月,而且也不是上前線,沒什麼危險的。”
“可......”劉妻欲言又止,劉建逗逗她懷裡的兒子,便不再搭理她,翻身上馬,望著陶旭,就等他一聲令下。
“出發!”
***
一行人從建康城東沿著青溪和秦淮河一路來到長江的匯聚口,石頭城。
眾人在石頭城下馬乘船,沿著長江順流而下,來到日後東晉重要的方鎮之一,京口。
雖然後世的江南富甲天下,但現在的京口一帶還是異常的荒涼。舉目望去不僅滿眼都是荒山雜草,而且山間常有虎狼出沒,單身客人往往都要結伴而行。
但正因為是荒涼,東晉朝廷在此駐紮了數以萬計的重兵。一來是為了能及時支援淮北的戰事,二來則是為了防止北方的後趙從海上溯長江而來“拜年”。
陶旭一路而來也是感同身受。
越往東,沿江水陸的盤查就越是頻繁。到了瓜洲,更是隨處可見的軍營和時時都在操練的軍隊。緊張的氣氛和醉生夢死的建康有著天壤之別。
越過江心的沙洲,便是京口了。
高聳的北固山在一片平原中鶴立雞群,顯得格外的壯觀。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陶旭隨口就吟誦出了這首後世的詞句,他這時候多多少少也有點能理解古人了。
很多的詩詞不身臨其境不能感同身受。站在北固山下的行舟船頭,陶旭深深的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那種宇宙天地間的浩蕩之氣中個人的無力感衝擊著自己,想要做時代的弄潮兒何其艱難!
“穩住,快穩住!”船中的劉建吆喝著,“二郎快抓住纜繩,別掉到江裡了!”
很顯然,這無力感是江上的浪頭。
“不盡長江滾滾流!”
一旁的荀羨兀自捧著一疊紙,一邊摟著纜繩,一邊默默地把“陶旭語錄”給記了下來。
這一路上陶旭和荀羨聊天的時候也經常口出一些後世的詩句,這讓荀羨大受震撼,他哪裡見過這種長長短短,忽長忽短沒有規律的句子。可細細一品,卻又意味悠長。
這趟“旅行”裡,荀羨發現了一個新的樂趣,抄句子。
“快到了罷?”
隔著薄薄的江霧,陶旭已經能看見碼頭了。這裡和建康、姑孰都不太一樣,除了寥寥幾條漁船外,並沒有一條做生意的貨船。
“什麼來路?”
陶旭剛從船上的跳板跳下來,就被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