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擇胡作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九章 攻擊的策略,竊晉,濃擇胡作陪,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子初,你是不是糊塗了?”
王允之還伸手摸了摸陶旭的額頭,這打石城的主意不是王導下達,由你傳達的嗎?現而今都和江州兵接觸了,大部隊也開拔到預定位置了,你又說不能打?
陶旭吸了幾口氣,渾身上下還是用力虛脫的痠疼,但他強撐著解釋道:“使君,此事畢竟不光彩,倘若直接攻城,那使君便是王敦蘇峻之流,庾國舅正好打起旗幟清君側啊!”
“那你說怎麼辦?”王允之都急了,事到臨頭你才這麼說,這不是玩我麼?
“依旭的主意,不如…..”陶旭附耳說了一遍。
王允之無奈的點點頭,“能不流血固然最好,那就試試看吧。敬豫(王恬),你過來一下。”
***
石城內的江州兵不過兩個曲隊編制。
按照晉軍編制,每五人組成一個伍隊,每十人組成一個什隊,每五十人組成一個大隊,每四個大隊組成一個曲隊。而王恬的麾下則有十個曲隊,約合一個校的編制。
兵力相差了十倍有餘,城內的江州兵站在城頭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豫州兵,心中難免有些慌亂,但仗著工事堅固和器械犀利,還打算固守到底。
從山頂往下看,城頭的守軍異常的忙碌。數十張重型床弩上架著黑黝黝的弩箭,城頭的守軍個個身披重甲,看樣子是準備打持久戰。只要豫州兵不能在三五天內拿下石城,拖來了援軍,便是勝利。
“江面上的船有沒有跑了的?”前伍長攙著陶旭顫顫巍巍的來到山頂的觀察點,王恬原本的佈置全被打亂了,見他又來發號施令,哪裡有什麼好臉色,直接拂袖而去。
“沒有!”沈奐非常肯定的答道,“我都派人看著呢,敢出城的,逮住就射。他們的馬沒咱們的快,來回幾趟,早沒人敢出城了。”
陶旭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見城西到江邊的一段河灘上滿是江州兵的屍體和打滾的傷員。看樣子江州兵也不是沒做過掙扎,但王恬軍除開沈奐一隊外,還有兩個騎兵隊,輪換之下,緊緊地看死了江州兵突圍的企圖。
“那還等什麼?直接把他們的船開走卸貨啊!”陶旭不明白還在等什麼,這些江州貨船現在不就是豫州軍的貨船了嗎?
從姑孰出發到石城,王恬軍是一路輕裝簡行,一應的重型裝備和攻城器械全都沒帶,要想直接攻城,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所以在王恬的思維裡,儘量尋找守軍的薄弱點進行重點進攻,破其一點就能開啟防守的弱點。
一般來說,王恬的想法也不是不對。在戰機一點一滴消失的時候,抓緊一切時間搶先攻擊,集中所有力量攻其一點,這都是正確的選擇。然而王恬忽略了一點,那就是他的對手。
他的對手不是北方的羯胡後趙,而是同為東晉官軍的江州郡兵。如果正式開戰,無論勝敗,都將送給坐鎮上流的庾亮一個絕佳的清君側的口實。只要有了合理的藉口擠兌住京口的郗鑑和他麾下的青徐兵保持中立。那庾氏目前掌控荊州江州兩大財稅重地的實力,琅琊王氏是絕無勝算的。
陶旭在前往姑孰的船上拜讀了陶侃生前留下的筆記,其中一段記錄引起了陶旭的注意。
當年郭默殺害江州刺史自立,王導坐鎮建康是無可奈何,陶侃卻幾乎是兵不血刃的就平息了叛亂。訊息傳到中原,後趙皇帝石勒聽說就連他都十分頭疼的郭默被陶侃擒殺,都十分畏服陶侃的用兵。
陶旭看來看去,也就這個戰例和如今石城的情況十分類似。同樣是官軍,同樣是出於私人恩怨而爆發的衝突,同樣是以多打少,同樣是威服為上殺戮為下。陶侃採取的戰術是閃電奔襲,隔絕內外,工事圍困,恐嚇威逼的十六個字。這樣既能達到擒殺為首的叛亂分子的目的,同時又能把戰損降到最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