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擇胡作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章 背刺,竊晉,濃擇胡作陪,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晉鹹康四年(338年)四月,建康城南,尚書檯衙署。

經歷了蘇峻之亂的建康城早已是一片廢墟。雖然百姓們努力的重建,今日的建康城也不再是往日的繁華。就連朝廷要害部門的衙署,也不過是兩面草頂四堵泥牆罷了。

要不是親眼目睹,陶旭真不敢相信這宛若非洲原始部落般的土房就是東晉朝廷最核心的官方辦公場所。

其實尚書檯辦公的場所還在後面,陶旭所在的大堂,也就是官員們排隊候場用的休息場所。十幾個前來辦事的官員或三或五的聚在一起竊竊私語,商量著各自要來辦的公事。

隔不一會,便有辦完事的官員出來,逢著熟人,便各自點頭致意,緊接著下一位在衙吏的引導下再進去。

唯有陶旭,一身灰白布衣,既不和人攀談,也不主動打探,只是靜靜地坐在一個角落裡,和大堂裡錦衣華服的官員們格格不入,時不時的不住向內伸頭張望,好像在等什麼人。

“這次一定要成功!”他緊緊地握住了自己的拳頭。

陶旭是個現代人,蒙他的便宜“祖父”,大司馬陶侃召喚,穿越到了東晉,附身到了他嫡孫,陶旭的身上。可還沒等“陶旭”一睹老爺子的尊容,陶侃就嚥了氣。

老頭子一嚥氣,陶家的幾個不爭氣的兒子立刻就內鬥了起來。

先是六叔陶斌在陶侃的封國長沙縱兵劫掠財物,被三叔陶夏所殺。

緊接著,接替陶侃職位的國舅爺庾亮上表誅殺陶夏,表還沒來得及到建康,陶夏又被七叔陶稱所毒殺。

就這樣,國舅爺庾亮兵不血刃就去掉了陶家三分之二的勢力。陶稱獨木難支,也被迫交出了大部分的兵權。

曾幾何時,陶侃在世之時和司徒王導,太尉郗鑑,國舅庾亮被並稱為大晉朝廷的四大柱石,可以說是位極人臣無以復加。

誰又能料到,老爺子過世不過一個月,陶家就風捲殘雲般的衰落了。

陶家的遭遇不僅讓世人唏噓不已,也讓在世的庾、王兩家尊長愈發的感受到了危機。庾王之爭已經從國舅爺和王司徒兩人的私人恩怨逐漸擴張到了庾王兩大家族之爭,哪怕是不懂人事的小孩也都聞到了空氣中的緊張。

今年開春,陶旭作為陶侃之孫,總算服滿了三年的“孝期”,可以出來做官了。也幸好陶旭的大哥,承襲長沙郡公爵位的陶弘一門心思閉門修仙,總算把機會留給了陶旭。

為了重振家族的榮光,在十叔陶範的支援下,陶旭隻身入京,想謀求個外放的職位,哪怕從一個縣令開始做起,也別讓陶家衰敗的太過分了。

庾懌,國舅爺庾亮的二弟。他剛剛卸任江州的臨川太守,在大哥的舉薦下,他即將出任梁州刺史,出鎮帝國的西北邊境。

可隨著他的高升,臨川太守這一職位卻空了出來。

臨川位於江州的東南方,原本是個偏僻的小郡,人口不過三四萬。可隨著永嘉南渡,大量北方的流民南下,江左地區的吳姓士族豪強們自然不會容他們染指自己的基本盤。因此,原本人口稀少的江州便成了安置流民的好地方。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江州已然是“貨殖百萬,民殷國富”的貿易集散地了。臨川位置偏僻了一些,但好賴經濟不錯,又遠離和羯胡對峙的北方邊境,算是個肥差。陶旭雖然也是名門之後,但畢竟不是家底雄厚計程車族出身,想要爭取這一肥差,還得找個舉薦人。

幾乎是翻遍了老爺子留下的全部遺產,陶旭從“寶庫”裡找到一座三尺多高的玉座金佛,悄悄地敲響了庾懌家的後門。

看在玉座金佛和庾夫人喜笑顏開的份上,庾懌總算勉強睜開了眼皮,答應今天親自帶陶旭來尚書檯,和吏部的官員們“討論討論”臨川太守的人選。

可自打陶旭親眼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竊晉

濃擇胡作陪

穿越之監控人

靚仔蟈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