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去年今日此門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四章 玻璃與紙幣,開局造了李二的反,a去年今日此門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種叫“飛錢”的辦法,就是先把錢給全國性的商人或者票號,拿到紙質的憑證。

待來到各種境內,再用憑證取錢。

這些票號會收取不少手續費。

這樣一來,各取所需。

李佑早就聽手下報告過。

其實說實話這種“飛錢”本質上就是一個借據。

只是將時間上的轉移變為空間上的轉移。

這種借據實質上是一種匯兌業務,在減少商人前往外地貿易須攜帶大量錢幣不便的後。

也降低了對銅錢的需求。

古代人也不是笨蛋。

但這不是紙幣。

真正的紙幣是能在平民百姓之間流動的東西,而不是類似於借據的東西。

只有到了宋代的交子才算是真的紙幣。

不過紙幣也有一個重大的問題。

那就是容易貶值。

濫發永遠是個挑戰。

比如交子以前都是由16個交子鋪戶組成的。

唯利是圖是他們的本性。

為了利益不擇手段,濫發交子,挪用本錢的事情時有發生。

這也沒有辦法。

因為這是人性。

就算是官辦,也免不了紙幣濫發的趨勢。

自元末鈔法失敗後,社會上就開始恢復使用銅錢、金銀,甚至是物物交換,再未使用過紙幣。

明初在這種背景下推行鈔法。

有一定道理,然而元代的鈔法本來就是失敗了產物。

繼承這一套做法的明朝自然是沒有辦法。

為了支援各種大規模用兵和修建北京城。

以及應付各種問題。

明朝幾代皇帝。

前赴後繼。

持續濫發寶鈔。

剝奪百姓財富。

致使百年裡大明寶鈔貶值百倍。

成為了一堆廢紙。

更是打擊了明廷的權威。

所以李佑要是要實現紙幣化。

那必須用準備金做支撐,而不是學明朝用政府,權威去背書。

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成為廢紙的結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春來又來倒春寒

天橋賣蒸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