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去年今日此門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零七章 劉敬同,開局造了李二的反,a去年今日此門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綿延至洛陽,對於那些希圖倖進之人而言,這簡直是為他們專門打造的仕途捷徑,只要卸去溫和恭順的偽裝,撕破臉皮放膽一告,高官富貴招之即來。
甚至對於窮鄉僻壤的農夫俚民,告密同樣有極大魅力。獸惡其網,民怨其上,誰不想把平常大模大樣壓在自己頭上的人掀翻在地?
再說告什麼都無所謂,只要隨便尋點兒什麼事,就可以乘驛馬、住驛站,享受五品官待遇,不花一文錢到成都開開眼,興許還能僥倖登上武成殿,一覽武太后真容呢。
倘真如此,回家可有的吹了,今後連縣吏、里正也得禮讓三分,反正告錯了不治罪,這種便宜事怎能不試試?
霎時間彷彿感染了一場告密的瘟疫,所有人都為之癲狂……
這種情況下,劉敬同自然不可能倖免於難,很快雪花般的告密信登上了武媚孃的案頭,儘管武媚娘得到這些告密信後不為所動,還安撫劉敬同,還勉勵不要擔心。
但是信任的種子一旦生根發芽,那就不發抑制。
雖說天后好像很信任自己,但是劉敬同素知其為人。
左思右想之下。
竟率軍投降於薛萬徹。
蜀地東大門就這樣落入李佑之手。
正當再往西去之時。
薛萬徹生病了,畢竟年事已高,再加上劉牢在漢中於武關被李孝逸擊敗。
最終只是收取了附近幾個縣城便回夔州。
劉敬同也被李佑任命為了涪州都督。
再加上投誠的交州和通州金州。
李佑覺得收穫滿滿。
暫時可以收兵了。
當然這不是說他沒有實力繼續向西,而是李佑認為武媚娘這神隊友留在北唐。
利大於蔽。
要是把武太后給滅了。
那真是親者痛仇者快了,沒有武太后花裡胡哨一頓亂操作。
換成李恪的話那真的有難度的。
畢竟李恪有一個優點,他能在各種建議中,聽從最好的建議,從善如流。
儘管他並不是小太宗,但是比只顧私心的武媚娘還是難對付的多。
想通這一關節。
李佑藉著薛萬徹生病連忙叫停了繼續西進的行為。
要是一不小心給平蜀了。
那不就完蛋了?
他相信武太后不會讓他失望。
果然不出所料。
武媚娘見大軍一退。
又開始搞告密那一套。
揚手把那個退在一旁的小官又召喚過來,鄭重對幾位丞相道:“此人擲書銅匭,舉報了一名叛臣,功勞不小啊!”
劉禕之卻只能小心翼翼問:“未知叛者是誰?”
“左史、弘文館學士江融。”
江融多年來一直在鸞臺記史,還曾為朝廷修編《江山設險圖》,與他有交往的官員並不多,怎麼也被歸為徐敬業一黨?
那名告密的小官自有他的一番道理,伏在地上解釋道:“孟晨舉兵倉促,何以盡知山東諸州兵要,旬月之間連下四州?皆因昔日他曾借閱《江山設險圖》,江融把天下兵要地誌告知叛逆,豈不該同以謀反之罪論處?”
劉丞相還是厚道,“此事甚是冤屈,懇求太后慎重處置……”
那告密小官早料到宰相們要囉唣,一旁插口道:“此有何冤屈?凡有其才為徐敬業所用者皆屬叛臣,江融之事不是同一道理嗎?”
媚娘見宰相們理屈詞窮,越發得意,手指這名小官向他們誇讚:“此人見識頗高,不但舉報江融,還提醒朕叛者不止一人。想來江融在鸞臺多年,會不會與劉景先有勾結?他又是弘文館學士,常至國子學研究經義,是否跟郭正一也有密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