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去年今日此門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零一章 成都,開局造了李二的反,a去年今日此門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世人皆知長安西市之繁華。
其實成都的市場也不遑多讓。
此刻雖是午後慵懶之時,東市的熱鬧卻絲毫不減,做買賣的車水馬龍,不單有攜來四方奇貨的名商大賈,更有不少尋常百姓,帶著自家織的桑麻布匹在路邊等候買主
售賣胡餅、餺飥的攤棚香氣撲鼻,時而有云遊的僧侶沿門托缽,乞討求財。
還有幾個耍百戲之人,博得路人一陣陣喝彩。
而在市集東南一個不起眼的角落,正有許多人簇擁一處,有男有女說說笑笑,甚是熱鬧。
原來人群中有個小攤,露出手臂堅實的肌肉,因奔忙在外面板曬得黝黑,烈日之下汗流浹背,越發顯得鋥亮。
只在侃侃而談,“就說我朝孝敬皇帝,他乃太上老君轉生,不到四歲入主東宮,坐享江山乃是鐵定的,放眼天下誰不敬仰?就因為得了一場冤孽的病,二十出頭便騎鶴仙去,無邊富貴拋與旁人。聖人也只好來益州了……”
孝敬皇帝就是前太子李弘,乃是死後追封為帝,他性情溫良、學識優異、仁厚忠孝、體恤黎民,無論朝廷還是民間對他的評價都很高。
眾人紛紛感嘆起來。
自從李弘去世,其間風波不斷,突厥叛變、封禪推遲、大臣遇刺,鬧到最後連長安都丟了。
兩聖竟坐著檻車逃到了成都。
而在這種局面之下。
吐蕃也來趁火打劫,不過也不知道是迴光返照,還是吐蕃太菜。
鎮守河源的北唐大將黑齒常之早有準備,率領三千精銳騎兵主動出擊,在良非川大破來犯的吐蕃軍,斬敵兩千,繳獲軍械牲畜無數。
這就讓人很意外了。
更意外的是李佑攻佔長安附近州縣狗,竟然停止了進軍,連洛陽也沒有進攻。
屬實讓李治鬆了口氣。
不過即便百官諱而不言,李治心裡也清楚,長安也奪不回。
已經覆水難收罷了。
心情愈發憂鬱。
他常常在南國凝望長安,凝望他的家。
秦皇霸道,漢宣明睿。
魏晉風流,周隋宏渾。
千古名都,咸陽大興。
萬年長安,一統華夷。
李治生於斯長於斯,長安孕育了他,也孕育了大唐王朝。
長安見證了李治從翩翩王子到一代天皇的成長,也見證了他的仁義、他的博愛、他的壯志、他的無奈,他人生路上的喜怒哀樂。
這裡供奉著李熙、李天錫、李虎、李昞、李淵、李世民六代大唐先帝的宗廟,還埋葬著他的母親和他的兄弟姐妹。
何時又是歸期?
李治心知肚明,自己的身體恐怕撐不了多久,可能就是永別了。
不由對身旁的武媚娘說道,“你說朕還回得去嗎?”
武媚娘心道,打又打不過,整個朝廷又都搬到益州,怎麼可能再回長安呢?她這樣想,卻故意蹙眉道:“你不要疑神疑鬼的,為何總說這等不吉利的話呢?”
這場南遷之行似乎註定是一場悲劇。
雖然路上一路平安,但是到達成都就得到又一個悲哀的訊息。
西突厥謀反。
朝廷言而無信、不恤下情,叛亂者怎麼可能誠心歸服?
東西突厥雖是世仇,但西突厥多年來也不滿朝廷,還曾暗中勾結吐蕃。
前番阿史那都支圖謀叛亂被裴行儉設計擒獲,表面上事態平息,其實新的叛亂又在醞釀,而伏念投降被殺更使他們有兔死狐悲之感,正好長安都丟了。
於是西突厥首領阿史那車薄再舉反旗,兵圍弓月城。
而詔敕未下便傳來訊息,一代名將裴行儉已於聖駕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