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去年今日此門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零三章 李治駕崩,開局造了李二的反,a去年今日此門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適人選。

誠然是天意如此,李治只能接受。

父皇!”李賢從不懂矜持,淚水順著臉頰不住滴落,“您的病會好的。這皇位孩兒不要,我再去讀書,讀他個十年、二十年……”

聞聽此言李治略感欣慰。

其實賢兒又有什麼不好?

他是有些貪玩任性,卻是個孝順孩子,對任何人都親切友善,沒一絲壞心眼。

與其說他荒唐,還不如說他是單純,從不會掩飾自己、約束自己。

只可惜這世道從來就不單純,克己守禮、隱藏內心是皇帝必須做到的。

已經走到這步,擔心亦無用,李治嘆道:“朕立太子便為今日,你怎能不受?以後天下靠你了,要用心……”

他有無數的話想說,但氣息接不上,千言萬語堵在心頭,只能簡而言之,又把目光移向裴炎,“你肩上的膽子不輕啊……”

君臣父子尚在感嘆,秘書郎卻已在郭正一指點下運筆疾書:

朕聞皇極者天下之至公,神器者域中之大寶,自非乾坤幽贊,歷數在躬,則鳳邸不易而臨,龍圖難可輒御。所以滎河綠錯,彰得一之符;溫洛丹書,著通三之表。緬稽前古,道同歸。朕之聖祖神宗,降星虹而稟樞電;乘時撫運,逢渙沸而屬山鳴。濡足橫流,振蒼生之已溺……

這些話並非出於李治之口,但這樣寫也不算矯詔。因為詔書是頒佈天下的,必須立意高遠、冠冕堂皇,依照慣例在說正題前總要長篇大論一番。

武媚娘一聲不吭坐在旁邊,此刻群臣在側,她最好的選擇就是做個靜謐的旁已溺……

這些話並非出於李治之口,但這樣寫也不算矯詔。因為詔書是頒佈天下的,必須立意高遠、冠冕堂皇,依照慣例在說正題前總要長篇大論一番。尤其遺詔,要追溯先代皇帝之神武英明,以示尊奉社稷、敬天法祖;還要稱讚皇位繼承者的才能,以示傳承合法、順天應人。這些都是套話,歷代皇帝大同小異,不過是考執筆者的寫作功底。郭正一乃貞觀年間進士,素以文采見長,又諳熟朝廷典籍律令,一直是李治的御用筆桿,這幾日早將開篇論述醞釀於心,此時脫口便出,秘書郎就按他說的寫。

武媚娘一聲不吭坐在旁邊,此刻群臣在側,她最好的選擇就是做個靜謐的旁聽者,不過她心中還是存了幾分忐忑。

以李治力求穩妥的性格,按理不會忽視她,還會明確地給她一些權力。

此刻李治病入膏肓,也不知道會不會改變。

只能盡人事,未可知天命。李治自忖這輩子都不曾掌握命運,何況撒手閉眼之後?他實在太累,不願再做無謂的思考,斷斷續續道:“天下事重,不可停滯……朕去以後,太子立刻即位……守孝可依照舊例,以日易月……”

郭正一等人早完成那段冗長的官樣文章,靜靜候著,聽李治說到真正要緊之事,立刻書寫:既終之後,七日便殯。天下至大,宗社至重,執契承祧,不可暫曠。皇太子可於柩前即皇帝位,其服紀輕重,宜依漢制。以日易月,於事為宜。園陵制度,務從節儉。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

武媚娘聽到此處,長出一口氣。

謝天謝地!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有此一語,省卻多少麻煩?

李治仍在低聲傾訴,關於宗室、關於軍隊、關於百姓,但媚娘已心不在焉,對於她來說有那一句話已經足夠,只要有零星之火她就能燃出一顆太陽。

許久許久這篇遺詔才完成,劉景先親手捧著奉至李治面前。

明知皇帝看不清,也必須這樣做。

李治渾身的精力似乎都耗盡了,哪裡還看,只是艱難地點了一下頭。

李賢的哭聲再次響起,裴炎卻連忙勸止:“遺詔雖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春來又來倒春寒

天橋賣蒸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