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去年今日此門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九十四章 喪子,開局造了李二的反,a去年今日此門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在最靠近殿階的那一席騷動起來,無數臣僚、宦官湧了過來,也不知出了什麼事,連表演都沒法進行了。
有人扯著喉嚨高喊:“御醫……御醫……”
“又怎麼了?”李治乃至眾宰相都起身,扒著窗欞往下邊張望,一時半會兒也搞不清。
過了一陣稟報:“啟稟二聖,衛尉卿李弼突發心疾,猝死於宴上。”
“唉……”李治只覺腦袋一陣眩暈,跌坐在榻上。
出了這不吉利之事,什麼興致都沒了,“散吧,都散了吧……”
朝廷重臣薨逝。
李治宣佈廢酺一日,大宴縮為兩天。
第二日,文武百官全沒了興致,慘慘淡淡吃一餐,不到一個時辰人就走光了,原本喜氣洋洋的大酺不歡而散。
不過李治的煩人事接二連三。
才過了一個月。
昔州錄事參軍張君徹狀告蔣王李惲謀反,李治派侍御史調查此事,哪知還沒到箕州李惲已自縊而死。
事後調查證明,狀告李惲造反一事全無實據。
江、滕、蔣、虢四王貪暴豪奢是出名的,尤其李惲和李元嬰,李惲昔日就因荒唐胡為被李世民教訓過,李治也沒少為之煩心,就在前一年還因李惲在遂州聚斂太甚,將之遷到箕州。
新年之際按例皇帝要給親王賞賜,這次是每王五百段錦帛,李治卻不給李元嬰、李惲,聲稱:“滕叔、蔣兄自能經濟,無須賜物,就賞他們每人兩車麻,讓他們自己拴緡錢去吧。”
或許正是這個舉動惹了禍,話傳到民間變了味,張君徹揣測上意以為皇帝想除掉蔣王,於是上書狀告。
李惲被徙封又沒得到新年賞賜,心裡正打鼓,越想越害怕就自殺了。
無論李惲如何不好,終歸是自己七哥,這麼不明不白死了,李治追悔莫及,當即下令將誣告者張君徹處死,命李惲之子汝南王李煒嗣蔣王之位,並召其入京好言安撫。
幾年皇族長輩紛紛凋敝,徐王李元禮、鄭王李元懿、虢王李鳳先後病故,蜀王李愔死於流放地,十三弟趙王李福英年早逝。
這些沒威脅的王都死了。
倒是心頭大患李泰和李恪越活越滋潤。
因為李佑的存在,這兩人不僅沒有生命危險。
而且還各領一州兵馬。
這讓李治耿耿於懷。
李揮死了。
正好給李治一個理由,一個兩人無法拒絕道理由。
宣佈越王李貞、紀王李慎、曹王李明,吳王李恪,濮王李泰這個僅存的兄弟召到京師,以慰手足之情。
這理由合理合法。
李泰和李恪也無法拒絕。
便只能上了長安。
轉眼又開春之後。
新年喜慶還未散盡,于闐王尉遲伏闍雄和波斯王卑路斯同時來到長安,一個是來邀功的,另一個是來求救的。
伏闍雄憑自己的力量和陰謀擊退了吐蕃,自然希望進一步擴充實力,而李治此時也無暇多顧及西域,於是設立毗沙都督府,冊封伏闍雄為都督,間接承認了其對於闐十州的統治。
至於卑路斯,說是覲見還不如說是逃難,波斯被大食打得無立錐之地,早已名存實亡,他帶著家眷倉皇逃到長安,懇求大唐出兵幫忙,李治哪還有那閒心?
只能好言安慰,賜了他醴泉坊的一處宅邸,讓他暫且住下。
知吐蕃的訊息實在靈通,二王到長安沒幾天,吐蕃使者緊隨而至。
先前雙方罷兵,約好西域暫為兩家共有,伏闍雄驅逐吐蕃、入唐請封破壞了約定,噶爾兄弟本就恨透伏闍雄,眼見大唐又與他勾勾搭搭,豈肯罷休?
但吐蕃使者很高明,決口不提毗沙都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