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去年今日此門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五十五 人口爆炸,開局造了李二的反,a去年今日此門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佑對人口的發展有預見性,也在儘可能控制人口增長。

但是當李佑的人口調查的結果被報上來的時候,李佑依舊被震驚。

唐太宗貞觀十六年時有三百六十萬戶,一千六百萬人。

加上世家大族隱瞞的人口,估計最多三千萬。

但是這次調查,李佑竟然發現治下有一千萬戶,五千八百萬人。

這太誇張了。

人口問題是李佑面對的一大難題。

近代以來由於本土沒有戰爭,生產力的發展。

再加上李佑對醫生的重視,各地的醫療條件也發展起來。

導致普通人的壽命延長,嬰兒存活率大幅提高,人口迅速增加。

而且20歲以下人口,佔據4成。

這太恐怖了,假如不要出手,再過十來年,這就不是五千多萬,而是奔著一億人的發展水平而去。

而且到了一億,更是會爆炸性增長。

領土的擴張是有盡頭的。

李佑也不可能佔據全球。

資源和土地卻是有限的。

人口並不是越多越好。

畢竟現在的生產力達不到養活這麼多人,李佑儘管對新興產業有扶持,希望工匠們能發展出一個新的科學技術。

然而李佑一個偽理科醫學出身,對蒸汽機之類的玩意兒一竅不通。

所以想要工匠們能搞出顛覆性的創新機會,顯然困難。

雖說這幾年,在李佑的影響下,各種大型船舶和各種農具都有了發展。

但是進行工業革命的技術卻沒有累計。

爆炸性人口增長,會讓李佑的政權不穩。

在古代最早注意到人口問題的是戰國時期的韓非子。

他在《五蠹》中指出:“古者丈夫不更(耕),草木之食足食也;婦人不織,禽獸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養足,人民少而財有餘,故民不爭。是以厚賞不行,重罰不用,而民自活。今人有五子不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孫。是以人民眾而財貨寡,事力勞而供養薄,故民爭,雖倍賞累罰而不免於亂。”

這段話意思是說,丈夫不耕,因為草木所結的果實就夠人吃。

婦人不織布,因為禽獸的毛皮已經足夠穿了。

不用太辛勞就能自給自足,人口少而富足,人民相處和睦。

今天,一戶人家有五個孩子,孩子又有五個孩子,那麼祖父尚在膝下已有二十五個子孫,人口增多財富就相對減少了,人們開始起紛爭,縱使加重賞罰也無法遏制。

韓非子在《五蠹》中,給出了“民爭”的原因,那就是人口增長。

韓非子的觀點很有預見性,但在當時不免有誇大之嫌。因為在春秋戰國時期,征戰頻仍,天災人禍,人口鮮有迅猛增長,諸侯各國甚至可說是地曠人稀。

但是現在不同了。

現在人口稠密。

全都因為比較寬鬆,李佑對民眾的控制並不多。

而且稅賦減少。

鼓勵分家。

這導致生孩子的人太多了。

再加上李佑引進了占城稻,孟晨搞出孟公稻。

這就讓吃飯問題基本解除。

在農業社會中,人口的數量其實是有其農業發展水平決定的,一旦人口發展過快或超過了生產力的水平,就會以某種方式消滅多出的人口,比如戰爭。

所以自古而來。

這就是自然控制人口。

史書上,古代戰爭導致大量人員損失的記載比比皆是。如漢武帝時期征伐匈奴,導致“海內虛耗,戶口減半”。

東漢桓帝永壽三年全國有戶1067萬、人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紅樓夢紅樓醒

一木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