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去年今日此門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九 禁令,開局造了李二的反,a去年今日此門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都有點點餘錢,雖然說對這世道早有準備,可是不到最後,誰能孤注一擲?
人難免會給自己留條路,而銀子在很多時候都代表著路,所以大家都沒想到還有錢花不出去的時候。
人心惶惶,氣氛低迷。
唐昕一聽就急了,偷偷的買了些糧種分發了。
還寫信質問了孟晨。
卻沒收到回信。
禁令也沒解除。
後來親自去瓊州問了問孟晨,孟晨說出這個禁令也是孟晨迫不得已。
於濂村離海太近了,每年快秋收的時候,颱風就容易肆虐。
到時候不僅糧食減產或者乾脆直接絕收。
還會製造一群難民,徒增煩惱。
增加朝廷的支出。
不如快刀斬亂麻,逼著這些人搬走。
如此一來,這些老百姓也可以安居樂業,又能減少朝廷救濟的錢財。
何樂而不為?
但是唐昕表示理解,卻不認同。
人家祖業都在這裡。
你讓別人就這麼搬走,祖墳都不管了?
這如何能行?
他本來就是個極重視規矩的人,從小被各種師父教導,對農村人不願意離開家鄉是有研究的。
戀鄉思歸,是的一種普遍情懷。
從傳統文化的角度來分析,安土重遷的文化傳統為鑄就了故土難離的戀鄉情感模式。
儒家教化又強化了人們眷戀親故、依戀故土的情感指向。
以儒道兩家學說為重要組成部分哲學,戀鄉情結提供了一種哲學模式。
這些最終構築了中國文人的戀鄉情感心理模式。
從實際上來說故土難離,不是因為家鄉有絕美的風景,也不是因為故鄉有饞人的美食,更多時候是因為有放不下的故人,有他鄉無法取代的安全感和親切感。
在家鄉就是舒服。
而且現在留在於濂村的人,大多都是中老年。
更是這種心態佔據了上風。
而且還有葉落歸根的想法,想著走了就回不來,客死他鄉多不好。
在傳統中國不論離家多遠,職位多高,人到暮年一定要回歸故里,所以有一句詞語叫“乞骸骨”、“告老還鄉”。
甚至活者不能回去,死後也要讓子孫將遺骸運回家鄉,埋進祖墳,如神秘的湘西趕屍。如果死後被禁止葬入祖墳,那是將是他莫大的恥辱,子孫也會因此蒙羞。
所以包孝肅公有家訓雲:“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
所以你讓這些人離開家鄉。
確實不太合適。
唐昕和他們相處久了,本來就有一定程度的感情。
而且他雖說愛吃軟飯,這不還沒吃嘛。
他以前還有一定的正義感。
當年和軍人衝突,不也是為了一個理嗎?
於是他決定想個辦法。
果然不久,關於禁止這些需要移民的村子買糧種和租官府的耕牛的孟命令一公佈。
唐昕很快被村裡那些窮苦老百姓圍住了。
一個個爭先恐後的詢問著,唐昕看著這些人,心裡也很無奈。
“各位鄉親,你們也別擔心,現在的形式雖然嚴峻,但也不至於一點活路也沒有。你們放寬心。糧種咱們還有,肯定不夠的話,大不了我再自己出錢偷偷買點。“
聽說糧種到位。
頓時喜笑顏開。
“太好了!有糧種總比搬家強!“
“這糧種真是太值錢了,若是有足夠的錢,咱們就去城裡買。“
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