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去年今日此門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七章 武賢,開局造了李二的反,a去年今日此門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也都歸屬父族一脈,沒有歸屬母族的道理,尋常人家母族是舅室,皇家則稱外戚,說到底不是一家人。

武賢雖是武曌親生子,現在改姓武。

但以傳統觀念而論他依然是李氏子孫,更何況他本來就是李唐皇帝,一旦立他為太子,將來把皇位還給他,即便他不公然復辟李唐,武氏統治也等於名存實亡。

費勁巴力當上皇帝的武曌能甘心自己的王朝一代而終嗎?

所以武承嗣就順理成章地被納入繼承人的考慮範疇。

武承嗣是武元爽之子,雖說武曌與武元爽同父異母,而且早年有很大矛盾,但武承嗣畢竟是毫無爭議的武家兒郎,在宗法上有優勢。

再者他自進入朝廷,跟隨武曌鞍前馬後威嚇群臣、製造祥瑞、帶頭勸進,在武曌篡權的過程中出力甚大,無愧為大周的開國功臣,問鼎太子之位絕對夠了資格。

對武賢而言,武承嗣是一個強大的挑戰者,更可怖的是這場競爭只能贏不能輸。

縱觀青史,魏晉以來哪個前朝遜帝能保全性命?

他之所以還活著,完全因為他是女皇的兒子。

女皇在位他尚能苟全,將來若是武承嗣登上皇位,還能讓他繼續活下去嗎?

為了自己的性命,也為了對得起祖宗、對得起兒孫,他只能坦然迎接挑戰。

然而這是一場實力嚴重不對等的競爭,經過前幾年的殺戮,不但李氏宗親消亡殆盡,心向李氏的大臣也紛紛被害,相反武氏一族如日中天。

除了武承嗣爵封魏王、禮絕百僚之外,武攸暨封定王,武三思封梁王;武攸寧為建昌王,武懿宗為河內王……

就連武承嗣子侄輩的武延基、武延秀、武延暉、武延祚等也都冊封郡王。

而且武承嗣身為當朝首相,手握大權,呼風喚雨,有不少心腹黨羽,一干酷吏也聽他支使,煢煢孑立的武賢又擁有什麼?

他所能利用的“武器”只有親情,為此他恪守禮儀,每日入宮向母親問安,時刻關注母親的健康,即便什麼事都沒有也要在母親身邊站一會兒,以示虔誠恭敬。

當然,在運用這些手段的同時他也沒忘記謹慎自持。

雖然不在皇宮居住,他對身邊的宦官婢女一概客客氣氣。

唯恐他們之中有母親或武承嗣安插的眼線。

更重要的是避嫌,深知母親的猜忌心很重,故而他從不與朝臣交往,專挑路靜人稀時來往兩宮,就怕不慎與重臣撞見,招惹懷疑。

而且他不但自己如履薄冰,也要求兒子們也這樣做,改姓武。

他囑咐孩子們要深居簡出謙虛謹慎,別結交任何官宦子弟,除了節慶日別到東宮來,即便節慶日也要先去給祖母問安,然後再來看望他。

其實孩子都不大,守禮和守信不過五六歲歲。

要他們長期與父母分隔談何容易?真是又哭又鬧的。不過為了他們的長久平安,武賢只能狠下心。

因為武賢的堅持,更因母親改朝換代心情喜悅,母子關係似乎有改善,有時入宮請安母親會留他賜宴,聊聊佛經、詩樂。照這個勢頭髮展,武賢是很有希望的。

可正當他漸感安心之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大案驚破了美夢,令他惶惶不可終日。

劉行實、史務滋的謀反案!

劉行實兄弟乃先朝名將劉伯英之子,他們的發跡始於孟晨失敗。

當眾多州縣陷落的情況下他們自發組織義兵,在父親率領下堅守孤城盱眙縣,遏制了進攻的勢頭,直至朝廷大軍趕到。

為此武曌一度很器重他家,兄弟四人皆授官職。

但是好景不長,新王朝剛建立他們就大禍臨頭,酷吏來子珣狀告他們串通宰相史務滋謀反,劉行實、劉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春來又來倒春寒

天橋賣蒸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