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去年今日此門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六章 狄仁傑,開局造了李二的反,a去年今日此門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洛陽城破被抓住。
觀看死刑一向是京畿百姓“喜聞樂見”之事,何況今天殺的是奸臣,豈能不引起轟動?洛陽民眾爭睹這大快人心的場面,扶老攜幼紛至沓來,比趕廟會還熱鬧。眼瞅著兩位曾經不可一世的大人物被灰頭土臉地綁在樁橛上,有人忍不住高聲叫嚷:“哦!‘四時仕宦’當到頭嘍!當初為了升官,折騰得鄉里沸沸揚揚。這次又想投降當今,當今怎麼會收留你這樣的小人!倒黴了吧?”
“你曉得什麼?”別的看熱鬧的人反駁,“我昨天見了告示,傅遊藝之罪乃是謀反。據說他做了個夢,夢見自己身穿龍袍登上金殿,醒來就開始圖謀不軌,鬼鬼祟祟的,結果被抓了。哼!從七品官升到宰相,還不知足,薛太尉大發慈悲,讓他官復原職。竟還妄想當皇帝,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是啊!做人還是本分些好,多燒香、多拜佛,莫生非分之想。那位丘大將軍何嘗不是名利心太重?為了往上爬,枉害無辜,做盡了壞事,現在輪到自己掉腦袋了吧?業力不失,這是報應啊!可見蒼天有眼,皇帝聖明,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有人接過話茬兒:“去年吳王勤王。洛陽百姓被丘神積害死不少。張光輔也不是什麼好東西,本來也想殺良冒功,抓了五千多人。幸而狄仁傑赴任洛陽,上疏辨明是非為民求情,這才保住那數千人的性命。真是功德無量啊!”
“不錯,狄公那等好官實在難得。當年他在寧州任刺史,把那裡治理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百姓感念其恩,給他立德政碑,連後任的幾位刺史見了碑文都深受觸動,沒一個敢盤剝百姓的。”
又有人神秘兮兮道:“我曾聽到傳言,說狄仁傑是半仙之體,能元靈出竅,白天判州中政務,夜晚斷陰曹冤獄,不知是真是假。”
“唉!可惜狄公常年在外任職,現在又在武媚娘那個狐媚子手下。咱們洛陽父老反倒無緣一睹他老人家的風采,遺憾啊……”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又談起狄仁傑的事蹟,越說越離奇。
殊不知此刻有個年逾五旬、身材胖大、白麵長鬚的老者騎馬立於人群之後,正哭笑不得地望著他們。
恰是他們仰慕已久的狄公。
狄仁傑科舉明經起家,早年以直諫馳名,近年來他遠離京城在外任職,這固然是因為他善於處理民政,卻更與朝廷局勢有關。
當初他擔任寧州刺史頗有政績,一度調回洛陽,升任地官侍郎。
偏偏事不湊巧,那會兒武曌忙於打擊異己,誅殺劉禕之等人,改用見風使舵的王本立為地官尚書、同平章事。
王本立早年曾被狄仁傑彈劾,彼此芥蒂很深,一起共事豈不尷尬?
恰逢李恪失敗,於是武曌命他接任洛陽長史。
哪知剛到洛陽就趕上張光輔捕拿無辜百姓的事,為此他與張光輔大鬧一場,上疏為民求情。
結果豫州百姓得救了,他卻因為辱罵宰相被貶往西北。
一時間心灰意冷。
既在其位必盡其責,無論大唐還是大周,老百姓總要好好過日子吧?
所以這次聽說南唐儲君到了洛陽,便來試試。
眼看快到京城了,又在都亭驛遇上執行丘神積、傅遊藝死刑的這一幕。對這兩人狄仁傑一樣素無好感,但聽了百姓的議論又不免悵然。
淳樸小民是最容易滿足的,不過是崇賢怨佞,哪知道政治鬥爭的險惡?又怎懂得帝王心機?
這兩人本來就沒什麼大錯,還主動投降。
只是這不重要,但是他們死掉對李佑最重要。
安定人心,借頭一用。
不過這兩人也不冤。
丘神積本來就是個叛徒,對於叛徒,李佑現在都是少收。
有本事,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