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去年今日此門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三章 叛逆期,開局造了李二的反,a去年今日此門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隨著時間的推移。
李家與武家的矛盾糾紛越來越多。
武曌為李武兩家和好做了力所能及的努力,但有些事即便皇帝也無法左右。
身處高位的武賢,武三思自然希望相安無事,可那些支系較遠的武家人以及扶持李氏的大臣則不然,畢竟這關乎他們的利益,不是輕易可以罷手的。
昔日武曌與太宗時的韋貴妃、城陽公主母女關係親睦,她對京兆韋氏眷顧頗深,尤其韋思謙一家。
韋思謙早年彈劾褚遂良受到器重,是革命前夕唯一得以致仕的宰相。
其子韋承慶曾是李賢東宮之臣,仍得到女皇信任,不但官升鳳閣舍人,且長年掌管選官之事,雖一度被李昭德排擠出京,在許子儒、石抱忠等人被處死後又被召回,重掌詮選大權。
去年韋承慶身染重病回家休養,女皇又把他弟弟韋嗣立召入京中,接替兄長之職,這份寵遇實在難尋。
即便如此這次的建議她仍未採納。
讓孩子讀書固然是好事,卻不合時宜。現在緩和矛盾才是重中之重,李武兩家子弟都去唸書,和那些高官子弟任意結交,保不準拉幫結派又鬧出亂子,還是先老實著吧!
隨著天氣暖和,武曌又有靜極思動的念頭,想完成一個到漢中之旅。
去看看邊境情況。
不是男寵攛掇,而是有一樁心願。
她想帶李武兩家之人同去,借旅行拉近兩家關係。
於是武曌率領李武親貴、宰相重臣、男寵學士自洛陽出發,熱熱鬧鬧前往漢中。
這麼大的動靜自然驚動百姓,一路上四民夾道爭睹聖顏,武曌乾脆叫武顯、武三思騎馬行於御輦前,讓百姓一睹李武兩家的和睦。
如此走得甚慢,未至漢中又接到一份意外的捷報。
吐蕃贊普不忿噶爾氏逃奔大周,又欲與中原爭雄,命大將麴莽布支統兵進犯涼州,圍困昌松。
婁師德在探察敵陣後對諸將道:“吐蕃可慮者唯噶爾氏,今或死或降,麴莽布支新近為將,外強中乾不習軍事,皆貴臣子弟從之,望之雖如精銳,實則無能為也。無須奏請朝廷增派大軍,我等足以破之!”
於是率領屯軍將士馳援涼州,在洪源谷與敵交鋒,六戰六捷,斬首兩千五百餘人,生擒吐蕃副將兩員,麴莽布支落荒而逃。
武曌接到捷報甚喜,感覺這是給吐蕃重創的良機,立刻任命婁師德為大總管,率唐休璟、田揚名、噶爾贊婆、李多祚、閻敬容等將征討吐蕃。
興衰無常時過境遷,如今大周已透過降兵降將摸透了吐蕃的內情,不會再重蹈大非川的覆轍。
正當武曌開心的時候。
大唐。
京師。
“既然你已經決定讓我接掌京師尹那就該信我,不要從中阻攔!我知道自己該怎麼做!”
“都城兵馬司的人,是他們自己找打!如果連一個小小的兵將都敢在我的地盤隨意撒野,誰還會把我當回事?!”
“我是在跟他們講理,他們認了,所以就該打!事實證明,即便我打了,也不會有什麼後果,但如果我不打,必定有人會認為我膽小怕事。”
“我要的就是要讓整個京師的人都知道,我李芙不是軟柿子,誰想捏一下就來捏一下!雖然可能因此會引來一些記恨和無端的猜疑,但這都只是暫時的。”
李芙看著李佑,面無表情的說道,神情堅定。
看著李芙有些激動地樣子,李佑一時間愣住。
他本以為李芙是隻圖一時痛快而將這件事鬧大,卻沒想到這一切都是胡非有意為之。
原因也很簡單,李佑為了讓李芙早日獲得權柄,仿照北宋把京師尹給了李芙。
誰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