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去年今日此門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四章 天授,開局造了李二的反,a去年今日此門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冥冥之中的李治看到愛妻這身裝扮又該哭還是該笑呢?
常言道“舉頭三尺有神明”,武后坦然上祭,絲毫沒有良心不安之感,因為她自認為無愧於李家,現在的一切都是她以蒼生為念所應得的。
祭祀完“三聖”,媚娘又引領李旦父子走向最後一個神龕,雖然這個靈牌比高祖等人的小一些,更無法與上帝相比,但對今天的儀式而言卻是最重要的。
魏國定王武士彠!
從古至今絕沒有外戚跟先皇一起承受祭祀的先例,就算外戚得幸入廟,也僅是配饗,不能讓皇帝來跪拜。
這一舉動不僅突破了禮制,也突破了世人的想象。
武后自然有她的理由,武士彠不是以外戚身份供奉在這裡,而是以神皇之父的身份出現。
她自然樂得如此,李賢卻心內惶惶,感覺自己蒙受了巨大屈辱。但他還有別的選擇嗎?
終究還是恭恭敬敬奉上祭品,重重跪了下去……
結束祭酒。
便傳來了一陣響聲。
“神皇萬歲……”
排山倒海的呼喊聲立時響起。
武后不禁笑了。
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大家倒也識趣。
“神皇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文武百官聲嘶力竭地吶喊著,彷彿這是場比賽,看誰的嗓門響亮。
此刻他們有些人是發自真心的,有些人卻是不敢不如此。
既然都看明白了,就好好表現吧。他們把“萬歲”二字冠以神皇之前,視一旁的真皇帝如無物,還有比這更能體現忠誠的嗎?
李賢並不嫉妒,反而因沒人喊“皇帝萬歲”而略感安心,但這還不夠,他也得表達忠誠,於是向群臣提提議:“神皇臨朝,社稷之幸、萬民之福,朕決定即日起內外皆呼‘神皇’為號,以示尊崇。”
隨著他這句話,武后的身份定格於聖母神皇,“太后”二字以後不許再叫,連他自己也不能稱呼“母后”。
“皇上聖明……”
這次百官終於可以恭維李賢了,不過緊跟著又補上一句,“神皇萬歲。”
萬事謹慎為妙。
而比皇帝更虔誠的是李唐宗室。還能不虔誠嗎?
吳越韓魯霍五家的血還未乾呢,當初傳說慶典之日便是構害宗室之期,不知是否如此,眾人的心還都懸著呢。
所有親王、郡王、公侯、公主、駙馬都面朝神皇露出討好的微笑,只是笑容中藏著一絲顫抖,唯獨不見太平公主的蹤影。
武后情知女兒故意賭氣不來,又有什麼法子呢?
說到底她只有這一個女兒,喊歸喊鬧歸鬧,還指望她通婚武氏鞏固宗族,多少還是得遷就點兒。想至此她沒追究,而是朝宗室佇列中一個四旬左右、緋色禮服的人招手道:“那邊站的可是榆林郡公?近前來。”
此言一出當場寧靜,所有宗室成員都以驚悚的目光注視著榆林公李仁,不知將在他身上發生何等恐怖之事。
李仁更是噤若寒蟬,卻不敢違拗聖意,戰戰兢兢蹭了出來,跪倒在玉階前。
但見武后輕輕一笑,竟然降階來到李仁身前,拍了拍他肩膀道:“聽說你曾任職嶽州別駕,幹才優異、廉潔奉公,口碑很不錯……唉!真乃李家之千里駒也!”
任何對前朝宗室的誅殺,總要留下幾人顯示當權者的寬宏,媚娘最初的選擇是吳王一脈,惜乎事與願違,不得不另覓其人,經過深思熟慮最後選中的就是李仁。
李仁半生經歷幾乎可用“悽慘”二字概括,他的父親不是別人,正是吳王李恪,只不過因為身在成都,沒有被牽連。
李仁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也學得乖巧,懂得察言觀色。
他見武后笑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