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去年今日此門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二章 倭國,開局造了李二的反,a去年今日此門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沉默了片刻。
李佑已經不太死心,萬一唐羽能創造奇蹟呢?
於是李佑轉而問唐羽,“廣州的船隊下水了多少?”
唐羽挑了一下眉,“陛下,幾個月大概下水了二十多條艘大船,四十多艘小船。”
李佑思索片刻。
稍微計算了一下,能裝多少貨物。
這才無奈的嘆了口氣,“看來這海外貿易是朕想的太簡單了,組織一兩百條大船,幾萬人馬,這前期所需要的資金缺口實在太大。愛卿們有什麼辦法?”
一時間宣政殿裡,安靜下來。
李佑也沒辦法了。
經濟的問題時刻刺激著李佑。
如果不能找到新的財政收入。
會造成發不起工資的後果。
要麼降薪,要麼就是發動戰爭。
降薪做不到,又沒有統一天下。
這時候降薪,就等於是替李治擺平自己,看來只有再發動戰爭了,搶李治的地盤來維持財政平衡了。
一步步來吧。
正當李佑決定放棄海外貿易的計劃時。
一直坐在旁邊老神在在的薛萬徹突然站起來,“陛下,其實這海上貿易依舊可以做。”
“哦?”李佑有點奇怪,就這點船隊難道是去送。
薛萬徹道,“我們雖然去陛下所說的大秦,波斯,大食有困難,可是去倭國沒有問題。臣在長安的時候,就見過倭國幾次使團。少則二百人,多則五六百人,使團成員的素質較高。”
“而且對中原文化十分仰慕,我們可以去和倭國做貿易。”
聽完薛萬徹的話,李佑眼前一亮,這確實是的,這時候日本的遣唐使都來了,倭國與中原的聯絡很緊密。
而且唐朝的日本盛產白銀等礦。
但是非常落後。
很多日常的生活物品,倭國都不曾擁有。
對中原地區的豆腐、茶葉、味增等中原人司空見慣的小物件都十分缺乏。
而且這些東西要直到鑑真東渡才帶去了這些東西的製作方法。
不然日本要學會了這些平常物品的製作都很困難。
那麼既然是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那麼李佑有義務讓倭國的小日子過的越來越不錯。
李佑憑藉豐富的歷史知識,突然想起日本現在的天皇是孝德天皇。
這個孝德天皇不重要,主要的是他的年號——大化,非常的重要。
是日本歷史上的一大轉折點。
孝德天皇博中國典籍,對古代聖賢的治國之道瞭解很深,早已立志改革陳腐的政治。
646年(大化2年),新年伊始,孝德天皇釋出了《改新之詔》。
在日本發動了日本歷史上一場學習唐朝衣冠制度的大改革,史稱大化改新。
改革之後,日本全盤唐化。
對中原內地的文化十分看重。
日本貴族更是對中原的商品很感興趣,以用唐朝的奢侈品為榮。
屈指算來,改革已經搞了六年。
這算是天時地利人和了。
去大秦去不了,去日本應該沒問題。
而且離得近,就算有海盜,也可以很快的去剿滅。
越想越覺得可以實施,於是欣喜地對薛萬徹道,“太尉所言極是,與倭國之間的貿易確實可以做,那麼就麻煩太尉辛苦一下,全權負責吧。”
薛萬徹點頭稱是。
心裡一陣發苦,他早就知道自己提出解決方案,自然這問題就是自己的了。
就好像有時候單位領導說這個問題怎麼辦?
明明看起來頗為簡單。
但是一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