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去年今日此門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四章 遷都,開局造了李二的反,a去年今日此門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隨著北唐軍的撤軍。

薛萬徹也停止了進軍。

他的行險,也結束了,甚至只是在鄧州安撫了一下投降的將官,委任了幾個官員,便引兵退回了襄州。

原因也簡單,不願意事態更復雜,鄧州是個突出部。

雞肋而已。

此一戰結束後,李佑恢復了薛萬徹的爵位,然後把襄州和鄧州以及房州改為襄州宣撫司。

原本準備任命薛萬徹為宣撫使,特地下旨詢問。

薛萬徹一方面不想離開國都,遠離政治中心,另一方面覺得立下了不世之功,再眷戀軍權,功高蓋主,就是取禍之道。

於是只能派劉牢了。

雖然劉牢能力一般,但是畢竟資格最老了。

接著就是對江南各州縣的接收,又讓李佑愁白了頭。

幸好還有一點進士及第出身。

一股腦全部下放州縣。

投降的人可以用,但是還是自己人可靠。

這些事情處理完了。

遷都的問題就擺在桌面上了。

於是李佑也沒回應天,反而進入了金陵城。

卻因為江對面還有蘇定方的大軍。

這就是前線。

待在這裡,就是君王守社稷。

可是李佑軍事能力沒有,留在前線毫無作用。

還比較危險。

於是李佑南向到了杭州,逛了逛西湖,就住進了杭州府。

毫無疑問,李佑選定了杭州。

天命五年二月,改杭州為順天府,應天的唐羽也在李佑的要求下。

準備率領文武百官來順天辦公。

這一系列的政治訊號。

就是在暗示文武官員,李佑想要遷都了。

果然不出所料,李佑已經在透風了。

畢竟作為一個皇帝,想要遷都可以,但是要臣子去提。

首先是唐羽上了奏摺,他現在還在應天。

然後是黃風也上了奏摺,認為順天府比應天府地理優越,又能控制新佔領的地區。

最後是薛萬徹上書,原則上也是遷都,但是應該遷都長安,對外宣稱長安為都,改稱順天為行在。

三巨頭的摺子送到順天。

李佑不置可否。

於是更多的官員開始上奏摺發表自己的意見。

有的人覺得就在應天比較好,這裡是起兵的地方,改革最為徹底,百姓支援力度比較高。

有的人覺得應該可以學習學習隋朝的兩京制。

半年住應天,半年住順天。

這當然是必然會有的爭論,荊州作為國都,五年來已經發展成境內最大的城市。

很多官員的產業都在荊州,也把家安在老地方。

自然是不願意離開熟悉的地方,去往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城市。

面對這種爭論,李佑開動了他的腦子,最後設計了一個五都制。

自己都佩服自己。

最終定下了改順天這個短命的稱號為京師。

改長安為西京,應天為中京,洛陽為北京,廣州為南京。

由此長安,應天,洛陽,廣州為陪都。

李治在洛陽無語了,人家還在呢,就把自己的兩個都城改成了李佑的陪都。

可真佩服。

雖然定下了遷都的計劃。

但是遷都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更多的準備。

首先就是江南整個不太安全,還有一小部分城市還沒攻下。

第二就是皇宮問題。

總歸是個皇帝,而且這個皇帝早就不是草臺班子那樣的偽帝。

必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紅樓夢紅樓醒

一木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