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去年今日此門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八章 親征,開局造了李二的反,a去年今日此門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長安。
程咬金陣亡的訊息最終還是傳了回來。
雖然沒有尋找到程咬金的屍體。
然而宿國公府的葬禮也是辦的很隆重。
衣冠冢也是冢。
雖然野史里程咬金似乎是個草根出生,但其實這是藝術誇張。
程咬金其實家庭條件不錯。
怎麼也稱得上中等世家。
祖上三代做官。
曾祖父程興官至北齊齊州司馬。
祖父程哲官至北齊晉州司馬。
父親程婁為濟州大中正,死後被追封為使持節瀛洲諸軍事,瀛洲刺史。
所以他才能娶到清河崔氏的女子。
他就不是泥腿子出身。
要是真的不是世家出身。
他能娶到嗎?
顯然是不可能的。
他們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裡。
東漢末年至魏晉隋唐。
形成了漢族士人講求門第出身的傳統,最著名的門閥代表就是所謂“五姓七家”,即博陵崔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隴西李氏、太原王氏。“五姓七家”。
“恃其族望,恥與諸姓為婚”,堅持門當戶對,內部通婚。
就是李唐皇族照樣不放在眼裡,拒絕通婚。
門閥是貴族,講究禮儀文明,保持著文化的優越感。
在他們眼裡唐高祖李淵有鮮卑血統,出身於夷狄之地。
鮮卑胡化的文化傳統、家法門風,實在是過於粗鄙俗氣,不願與李氏結親。
把李氏皇族視為暴發戶。
唐太宗不理解門閥的巨大的社會基礎和文化傳統:“吾實不解山東四姓為何自矜,而人間又為何重之?”
於是,命重臣修《氏族志》,但在初稿中,編修者無視皇室,而將“山東士族”中的博陵崔氏排為天下第一。
這讓李世民既無奈又難過。
不太明白,為什麼會這樣。
但是這種風氣沒什麼改變。
這些大族依舊恥於和皇族聯姻。
甚至發展到了更加離譜的狀態。
時間到了唐文宗時。
皇帝向宰相鄭覃求婚。
希望鄭覃能把孫女嫁給皇太子。
但鄭覃寧可把孫女嫁給時為九品官的崔某。
唐文宗感嘆:“民間修婚姻,不計官品而上閥閱。我家二百年天子,顧不及崔、盧耶?”
閒話少敘。
李世民得知程咬金兵敗。
想起這麼多年的恩情。
又後悔於沒有聽劉洎當初的勸告,這才導致形勢糜爛。
正在這時又得知了李佑在到處傳播謠言,說什麼自己不是他的親身父親。
給自己帶了綠帽子。
這心態就越發崩裂。
越想越氣。
不由地哀痛至甚,飲食不進。
還是群臣苦諫:“聖人慾為宿國公報仇,何苦摧殘聖體?”
這才振作身體。
開始吃東西。
程咬金的葬禮一辦完。
李世民就再無法忍受,把陰妃從冷宮裡壓出,狠狠地卸了幾天甲。
出了幾口氣。
這才心裡好受些。
也不再準備出征高句麗。
召叢集臣,開口第一句話。
就是要御架親征李佑。
長孫無忌第一個出來勸告,“我軍已經在新野失敗,暫時無兵可出。是不是先把北方的軍隊調過來再南下,願陛下思之。”
儲遂良也勸道,“我認為李佑賊逞奸詭之計,致鄧州覆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