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去年今日此門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三章 撤軍,開局造了李二的反,a去年今日此門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道宗打著赤腳到御營低頭請罪。
李世民矛盾的心情像一條毒蛇咬齧著他的臟腑、惋惜、同情、煩惱,無可奈何,恰似打翻了的五味瓶子,酸甜鹹苦辣一齊湧了出來。
“你的罪狀本該處死,然而畢竟有攻破鄧州之功,暫且記下。”
“謝陛下不殺之恩。”李道宗跪下磕頭。
“你下去吧,讓我清靜清靜。”李世民臉上露出疲乏的樣子,一手著下巴,歪在御座上。
隨著春耕的時間到來。
再加上攻城不利。
李世民又病了。
尉遲敬德建議撤軍。
說是在李佑根據地附近多修堡壘城池,步步逼近。
再利用封鎖鹽鐵礦石等手段來擊敗李佑的經濟。
本質上李佑軍就是個流寇,他們的原動力只是跟著李佑到處搶大戶的。
只要能用堅城堡壘拖延李佑的行軍速度。
導致每次李佑的收穫都變少。
李佑養不起這麼多軍隊。
李佑地盤小,總是能吃掉的。
而且六十萬大軍糧草輜重所需過多,讓後方已經不堪重負。
倘若再拖延時刻,引起饑荒,可就大事去矣。
兩位大將略一提示,立刻引起了李世民的警覺。
但是自己依舊不甘心。
再度攻擊了一個月。
襄州城依舊巋然不動。
李世民不得不於貞觀十八年四月二十日班師。
在鄧州等地留下十來萬軍隊做防禦。大軍向洛陽撤退。
李世民心態有些變化。
親征的失敗。
讓自己開始悲天憫人,思緒萬千。
不由想起了貞觀十六年君臣問對之時。
魏徵對自己的勸告,“陛下聖德微妙高遠,居安思危,伏望陛下能夠經常控制自己,以保全堅持到最後的美名,那麼千秋萬代都能得到好處。”
李世民深感慚愧。
懊惱不已。
既悔恨自己放棄了求諫致治也不願意公開認錯。
於是以委婉的音調繞著圈子嘆息說:“哎,要是魏徵還在世一定會進行阻攔,不讓朕御駕親征。“
長孫無忌感到皇帝這是在嘲諷自己,默不作聲。
李世民瞟了長孫無忌一眼。
感覺長孫無忌有些不高興,於是好言解釋,“朕的這句話不是針對輔機你的,而是對自己說的。”
長孫無忌聽了李世民的話,有些不服氣,也想洗清自己,“興師南下,我和儲遂良一諫再諫,皇帝就是聽不進去。”
李世民聽著這話。
火氣也上來了。
“你們的話,軟弱無力,遠不如魏徵深謀遠慮。”
李道宗此時插嘴道,“我朝諫臣濟濟,其中最傑出的就是魏徵。”
李道宗的附和讓李世民很高興,這可不僅僅是為了懷念魏徵。
主要目的是為了甩鍋。
對於統治者來說靈活的甩鍋是統治的必要性。
不會甩鍋的統治者就不是好的統治者。
李世民終於把鍋甩給了朝臣們。
都怪長孫無忌等人勸阻不利。
他可沒有錯。
接著李道宗的話,“對,魏徵不愧是直臣,良臣,而且是忠臣。我錯怪他了,你們也不該無端的猜疑他,貶低他。”
長孫無忌等人紛紛在心底翻了一下白眼,不是您把魏徵的墓碑推到的嗎?
但是都點頭稱是。
李世民見眾臣如此表現,面不改色,滿意的點了點頭,“我要恢復魏徵的名譽,肯定他的功勞與政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