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寞的花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2章 文化世界奇觀,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國,落寞的花生,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代儒家。因為道家,比儒家的歷史底蘊,還要悠久。

黃老之學是黃帝和老子的學術,黃帝可比孔子早兩千年。

其他底蘊不足的思想,還真取代不了儒家。

也就是說,其他任何信仰,都不夠儒家打的。

即使儒家現在已經覆滅,也不是其他信仰能夠輕易撼動的。

雖然儒家這棵參天大樹現在被皇帝砍倒了,還連根拔起了,但還有無數根遍佈華夏各個角落的細小根鬚。如果沒有一棵新的參天大樹填坑,用強大的主根,搶走儒家全部剩餘根鬚的營養。那麼那些根鬚,又會長出一棵棵小的樹苗來,重新成長成大樹。

皇上此舉,堪稱睿智!

而且,華夏曆史上,奉行黃老之學的皇帝,也不在少數。

他們統治的朝代,基本上都是盛世。

比如說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這兩個王朝,基本上都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皇上,文景之治,和貞觀之治這兩個時期,奉行的都是黃老之學,也都做到了百姓富足,吏治清明。百姓們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李善長道,“因此以道家做信仰,可行之!”

“歷史上的幾個朝代用垂拱而治,雖然也取得了成效,但聽起來有些不真實……”劉伯溫道,“官吏什麼都不做,真的能治理得好州縣?”

“百姓晚上不關門,看到路上的錢財不拾取,有點違揹人的本性。”

“不錯,不錯!”群臣紛紛表示贊同。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太過理想化了。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基礎,首先肯定是百姓富足。”朱元章澹澹的道,“李世民曾經對魏徵說道,民衣食有餘,則自不為盜。”

“減輕徭役,少收賦稅,選拔和任用廉潔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餘。那麼百姓,自然就不會當盜賊了。”

“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飢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

“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盜賊,是由於賦稅太多,勞役、兵役太重,官吏們又貪得無厭,老百姓吃不飽,穿不暖。這是切身的問題,所以也就顧不得廉恥了。”

“也就是說,百姓本身是善良的,是官府貪得無厭,逼他們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如果咱能讓大明百姓,生活都有富餘,普天之下都沒有隻有靠偷盜別人錢財,才能活下去的百姓,夜不閉戶也不是不可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知否之袁家庶子

石來運轉

紅樓之意難平

陳皮不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