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我們能保住
落寞的花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8章 我們能保住,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國,落寞的花生,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確。作為一位皇帝,身上不能有太多的個人道德。”秦宇道,“因為皇帝代表的是一個王朝,而不是個人。他所做的一切,都要以王朝的利益最大為標準。”
“一旦用儒家的仁義道德去綁縛皇帝,皇帝就不會把國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把個人道德放在第一位。”
“不錯!”這句話朱元章大加讚賞,“皇帝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朝廷,都是為了天下百姓。不管皇帝的品德如何,只要天下百姓過得好,只要能讓王朝興盛,他就是個好皇帝。”
“反之,如果王朝衰敗,百姓食不果腹、衣不遮體。就算皇帝連螞蟻都不忍心踩死,也是婦人之仁,算不上是好皇帝。”馬皇后道。
“所以,如果皇帝太仁慈,對百姓來說不是好事。”秦宇道,“當將軍都慈不掌兵,更何況是當皇帝”
“可是偏偏歷代的皇帝,都喜歡讓他們的皇子們學習儒家思想,”
“秦先生說的對極了,讓皇子學習儒家思想,是很大的錯誤。”朱元章道,“法家,兵家,道家,縱橫家學習其中任何一家,都比學習儒家好得多。歷代儒學家都教皇帝要施仁政。沒有錢,拿什麼去施仁政只有施仁政的口號,卻沒有任何行之有效的施仁政的方法。”
“空喊口號,儒家比誰都要大聲。”
“實際辦法,儒家比誰都要空泛。”
“當然,朱棣不讓鄭和去海外掠奪財富,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眼光的侷限性。”秦宇道,“永樂皇帝當時覺得大明是天朝上國,華夏地大物博,沒必要去掠奪海外小國家的三瓜倆棗。”
“所以他讓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就只是要揚大明國威,讓四海萬國來朝。萬國來朝,一向都是大帝的標配,所以朱棣好大喜功。”
“如此鼠目寸光,還有臉好大喜功”朱元章看了遠處的朱棣一眼,明顯表達了自己的不滿。高居了皇位,結果卻搞個好大喜功出來。
秦宇還沒有告訴他朱棣的皇位是從建文那裡奪來的,所以朱元章以為是朱標死後,他順位繼承。
“倒不是他鼠目寸光,又沒人給他獻世界地圖。”秦宇道。
“那倒也是。”朱元章回過神來。
要不是秦宇給他看了世界地圖,他也以為華夏是天朝上國,華夏地大物博。其餘的所有國家,都是土地面積小,物產不豐富,文化落後的不毛之地。
天朝上國,物產豐盈,本不必與外夷互通有無的思想,在古代皇帝中很普遍。
“華夏的古代皇帝看其他國家,眼神就像億萬富豪看一群乞丐,就像一位大儒,看一群文盲。”秦宇道,“盲目自大啊!”
“謙受益,滿招損。”馬皇后道,“盲目自大向來都不是什麼好事情。”
“我們剛才說到要大量掠奪海外的金銀和資源……”秦宇道,“這樣還不夠。”
“還不夠”朱元章瞪大雙眼。
“是的。”秦宇道,“還要在海外建立殖民地——藩屬國。”
“金銀雖然是最穩定的,也是全世界都流通的貨幣,但畢竟沒法填飽肚子。所以要在海外建立藩屬國,組織當地的居民生產糧食,開採金銀礦。”
“然後把糧食運回來,把金銀運回來,把一切重要的資源都運回本土。”
“藩屬國沒有這些重要資源,就沒法反抗宗主國。”
“另外,每得到一個藩屬國,就把這個藩屬國作為貿易前哨,和戰略要地。”
“正該如此!”朱元章道。
“中原王朝每在海外建立一個藩屬國,就派遣一批讀書人過去,教他們華夏的先進文化。”秦宇道,“雖然我們不能盲目自大,但也要承認,在古時候,我們的文化還是高於絕大多數海外小國的。很多海外國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