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海青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1章 辦法總是會有的,強宋崛起,過海青蟲,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趙桓說道:“不,你按照2000萬貫來算。”
“這第二部分是移民,每年移民20萬,每人領100貫,每年需要2000萬貫的移民費用。若是西北常規軍費不變,從靖康十三年到靖康十七年,西北每年要投入2600萬貫。”
這算得非常粗暴,但大體的邏輯是沒有問題。
而且打仗的時候,許多物資會因為突發情況而浪費掉。
從靖康十三年到靖康十七年,每年投入2600萬貫到西北,而其他各地的軍費開支大體在1400萬貫。
也就是說,在宋金沒有發生任何戰爭的情況下,從靖康十三年開始,擴邊和軍防的保底開支是4000萬貫。
趙桓又問道:“若是算上其餘開支呢?”
“若是靖康十三年,官吏俸祿漲到1500萬貫,加上公務費、驛站等費用,可能總支出要到5500萬貫。”
趙鼎又補充道:“為了以防萬一,到靖康十二年,國庫收入應該維持到6000萬貫以上,否則無法應對隨時發生變化的突發情況。”
聽到這個數字,梅執禮額頭冒汗。
“若是……”
趙桓問道:“若是什麼?”
“若是這幾年,我朝與金國關係惡化,雙方開戰,恐怕不到靖康十三年,國庫開支暴增,臣預估了一番,得到年收入得8000萬貫以上,至於收復燕雲則需要的更多。”趙鼎倒是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計算著。
“誠如陛下所言,燕雲之地淪為虜手已有近兩百年,民生凋敝,大宋拿回燕雲,作為前線據點,必然也要移民,若是五年移民200萬人,每年僅僅移民花費就需要4000萬貫。”
梅執禮忍不住了:“移民可以不用給錢嘛,讓他們自己去,那裡那麼多土地可分配……”
“話雖如此,大部分百姓不願意隨意遷移,更何況是遙遠的燕雲之地,而且關鍵是要快。”趙鼎說道,“既然要快,就只能用立刻看得見的東西去引導民眾,還是要做好準備的。”
“大相公說得沒錯,收復燕雲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我們要做好萬全之策。”
“如此,國庫每年收入豈不是要上億貫?”梅執禮倒吸了一口涼氣。
外面那些人天天嚷嚷著要打仗,要收復燕雲,要重回漢唐強盛。
但他們誰又坐下來仔細算過這筆賬呢?
說到底,沉迷在自我感動的熱血情緒中的學生們只需要張張嘴就完了。
而對於趙官家來說,那可真得真金白銀地往裡投,並且每一次戰爭都伴隨著極大的風險,可能造成政治的動盪。
沉默了片刻後,趙桓說道:“先往未來十年的策論去做,辦法總是會有的。”
“是!”
梅執禮先行告退。
趙鼎說道:“陛下,上一次何相公提的派康王去西北一事,近日朝臣們議論過,不少人還是贊同讓康王去的,原因是康王的確非常適合,有多方面的新政經驗。”
“還有別的人選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