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海青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6章 獅子大開口,強宋崛起,過海青蟲,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昔時,太祖收回各藩鎮的權力,天下太平有一百五十年,可謂是良策。”

“然而國家多難,四方守帥勢力單薄,垂手環視,是此法的弊端所在,現在應到了稍微恢復建立藩鎮的方法,派遣一位得力干將,委以兵權,收回交趾,與把土地捨棄給夷狄之人相比,不是更好嗎?”

範宗尹對趙桓說了他在歷史上對趙構說的話,除了把北方換成交趾以外,其餘的內容幾乎一樣。

也正是因為這個人的提議,趙構果斷釋放了兵權給南宋的將領們,包括募兵權。

這也使得範宗尹在大宋的歷史上成為最年輕的宰相。

趙桓心中其實早有此意。

趙桓將範宗尹的奏札給趙鼎看了。

趙桓問道:“你以為如何?”

趙鼎說道:“此言有理,本朝無法收回交趾,也大概是這個原因。”

大宋不能收回燕雲,與體制無關,與趙光義有關。

如果趙匡胤能多活一段時間,燕雲收復的機率是很大的。

不過,大宋不能收回交趾,就真的與體制有關了。

也就是範宗尹和趙鼎所說的藩鎮。

在古代生產力有限的情況下,中央朝廷想要擴大帝國版圖,就必須施行藩鎮制,或者郡縣制和分封制結合的體制。

例如大唐,各地設立藩鎮,藩鎮權力極重,又設立都護府,都護府也權力極重。

但是大宋朝,司法權、財政權、募兵權、人事權,幾乎全部在朝廷。

大唐的藩鎮是可以決定地方軍事長官的,大唐的財政收入有一部分是留在地方的。

而大宋朝,一個知縣的任命都必須經過東府,財政除了地方官僚的工資,其餘一律上繳到東京。

這樣“強幹弱枝”的國策,是不可能使地方強大的。

它維持了穩定,卻不能維持遙遠地區的疆域。

所以說,若不是趙光義,大宋能收回燕雲並很好地管理燕雲。

但如果不開設藩鎮,大宋不可能收復交趾。

趙桓說道:“這個範宗尹,應該提到吏部侍郎,此人對事務的觀察頗為犀利,有識人辨事之才。”

“陛下有理,而且此人剛正直言,臣會去安排。”

“你覺得派遣誰征討交趾?”

“臣覺得,派遣吳玠之弟吳璘最為合適。”

“為何?”

“吳璘與吳玠感情甚篤,他兄長在河東,派他去打交趾,打完後他必然會回來,不會擁兵自重,且他是北方人,到時再設立都護府,以文臣轄制,譬如藩鎮。”

確實譬如藩鎮,但卻是弱化版的藩鎮,至少不會立刻出現擁兵自重的現象。

“吳璘在陝西,豈不是要從陝西抽調人手?”

趙鼎說道:“只需抽調五百即可,這五百人並非戰爭主力,只是在廣南西路訓練軍士,主力還是交給兩廣本地人,這樣士兵們不會出現水土不服。”

“好,就按照你說的去辦。”

接下來,趙桓給張浚寫了一封信,相當於是要人的信。

與此同時,召吳璘回東京。

這事行動得非常快。

大宋朝的海洋戰略,是西夏不知道的,金國更不知道。

十月初七,占城王都。

李堃(kun)帶著三個人,抵達了此地。

他奉錢喻清的命令而來,前來是想要透過外交方式給占城施壓,希望占城能放人。

李堃是杭州海事學院的學生,也是錢喻清的得力助手。

占城國王訶黎跋摩四世再次接見了他。

李堃說道:“王上,我奉命而來,請王上放了我大宋的子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強宋崛起

過海青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