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節,春深日暖,懷愫,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貓兒魚乖乖吃完一碗稀粥,平日又要裹糖又要放蜜,還須得切段臘腸來配,今兒嚐了一口就坐定了,“呼啦呼啦”自家拿了勺兒舀著吃,都不必喂。
濼水人愛吃口甜的,除了炸魚兒,蜜豆糰子也是好物,沈氏跟潘氏一齊蒸豆去豆衣。紅豆泡發了一夜,磨得細細的加進紅糖麥芽糖去炒,沈氏一倒就是小半個瓷瓶子的麥芽糖下去,潘氏直吸氣,秀娘就嗔:“娘,料兒足旁人才來買吶。”
蓉姐兒自她們開始炒豆沙就蹲在鍋邊不肯動了,拌了糖再用豬油炒的豆沙聞見味兒就走不動路,秀娘拿了兩個小碗,滿滿舀上了,叫蓉姐兒拿了去跟妍姐兒一處吃。
蓉姐兒摸摸衣兜裡的花牌,寧姐兒把那張荷花的送給她了,昨兒夜裡到掌燈了還偷偷藏從枕頭底下摸出來擺玩,笑看她一眼:“先給姐姐送過去,娘給寧姐兒留著呢。”
三個蜜豆糰子用竹籤子串起來,一碟一串,這下陳阿婆的腳店生意更好,附近來打酒的都是小孩子,花生炸魚兒不饞人,蜜豆糰子撒上鮮桂花就不一樣了,聞見了香就從爹孃給的酒錢裡饒出幾枚買蜜豆糰子吃,陳阿婆門前好久沒有這樣的生意,喜得合不攏嘴兒。
做生意的哪個不希望自己門庭若市,她算盤打得快,扯了秀娘就問:“可還有別的小菜沒有,咱們不如請個識字兒的寫上籤,貼在柱子上頭賣。”
秀娘謝陳阿婆給她方便,也不會長久佔人便宜,她自小在巷子裡頭長大,沒少給沈老爹打過酒,曉得別家寄賣點心小菜兒腳店都要抽個一文半厘。
陳阿婆初不肯收,推辭了一番,知道秀娘是想長久做這個生意的,應下來,比別的店饒上一厘二分,別家一碟子抽一文,到她這兒兩碟子抽一文,炸貓魚跟糰子另算。
蓉姐寧姐兩個抱牢小碗坐在臺階上,正自家拿了勺子挖豆沙餡兒吃,寧姐兒把勺子都給舔了,她吃得快,拿了碗伸到陳阿婆跟前:“還要!”
安哥兒直接去櫃上拿,爬到椅子上面吃了一串又要一串,掩掩遮遮的拿了兩串藏到身後,還以為沒人瞧他,趿著鞋子“噠噠噠”的跑到妹妹身邊,給了寧姐兒一串又給蓉姐兒一串。
糯米的東西吃多了積食,兩個小娃子可不管,笑嘻嘻一口接一口的啃了,安哥兒還吸著鼻子:“趕緊叫我哥。”
蓉姐兒嘴裡一口都是豆沙餡,含含混混張嘴半天,才蹦出一個字來:“哥!”
潘氏見有得賺,就又動那早食的主意,蒸些饅頭花捲兒,支兩個木頭桌子開賣,總歸是女兒出本錢,秀娘扯扯她的袖子:“娘,就要熬蠶了,咱們都幹這個,誰來看孩子呀。”
潘氏老大的不樂意,秀娘估摸著算一算只今兒一天,進帳就有百來文錢,分給潘氏一些,也能攢下不少,王四郎不知何時回來,帳也不能全指著他一個人還,秀娘有心想要多攢一點,可又知道親孃的性子,伸了手出來:“知道娘辛苦,每跟陳阿婆那兒一樣,每兩碟裡有孃的一文。”
一文聽上去少,可算起來卻多,潘氏在大柳枝巷裡住了幾十年,最愛熱鬧交際,一聽這話收拾了幾樣小菜出門去,一面走一面抖開布把菜都罩起來:“東頭的程家腳店,我問問還要不要小菜了。”
秀娘把繡帕子的生意暫且放下,原還想著晨起治菜,夜裡繡花,熬了兩日頭暈眼花的,燒灶的時候眼一暈差點兒栽倒。
孫蘭娘趕緊扶住了,給她調了碗紅糖水:“鐵打的人兒也經不得兩頭燒,你也太過了些,繡帕子能賺個幾文幾厘,不如把這個營生做好了,攢夠了錢咱們一起置一張綢機。”
孫蘭娘頭先不樂了幾日,後頭見潘氏真個分神在了蓉姐兒身上,往日潘氏無事便來盯著她,燒灶費了柴,下鍋多了米,都要一統說,如今一整日眼睛也落不到自家身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