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率以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6章 爭論,初唐小閒人,子率以正,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在滿朝文武為了如何賞賜功臣爭論不休之時,松州城同樣也在爭論。

只是松州城爭論的點,在於將松州城重建於何處。

時任松州刺史盧遂固執己見,認為原來的松州城既然被山勢覆蓋,那就應該在原址之上重新修建。

但這個提議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

其中反對得最激烈的,當屬劉仁軌這位負責後勤糧草乃至於安撫民眾的隨軍參謀。

而他反對的理由也很簡單。

他認為原址修建,相當於將松州城建立在數萬具吐蕃人的屍體之上,數萬吐蕃人被小狼山活埋,必定怨氣滔天,甚至化作冤魂厲鬼襲擾松州百姓。

“放狗屁,區區吐蕃蠻子,不過是我大唐的手下敗將,他們活著的時候我們都不怕,難道還怕一些孤魂野鬼?”

盧遂指著劉仁軌的鼻子怒罵道,已經完全放棄了讀書人的體面。

劉仁軌不甘示弱,沉聲道:“我等身負浩然之氣,軍隊亦有殺伐之氣護體,自是無懼,可尋常百姓如何能受得了?”

劉仁軌和盧遂開始吵架,李讓就站在一旁看著。

在是否於原址上修建松州城一事,李讓自然也是不折不扣的反對者,不過他反對的原因,倒不是什麼神神怪怪的事情。

他就是單純的覺得不安全。

小狼山倒塌,在原來的松州城上形成了一座壩體,壩體本身很鬆散,不經過多年的沉積,隨時都有滑坡的可能。

松州又處於青藏高原與蜀中盆地交界處,正是地震頻發地帶,在一堆鬆散的亂石灘上建城,不是一個好的主意。

但儘管如此,李讓也沒法子說服兩人,因為松州多山,除了這一片河灘之外,根本找不到一處可以當作州府所在的平地。

因此,劉仁軌和盧遂爭論的根源,與其說是顧忌沙石之下埋著的數萬吐蕃人,倒不如說是地形。

二人爭論許久,也沒有得出一個結果,最終此事還是不了了之。

盧遂恨恨地回到松州官府班子所在的帳篷裡,開始處理松州政事。

劉仁軌則是一臉不忿的走到安修仁和李讓身旁,怒聲道:“這個盧遂,簡直不知所謂,回到長安,某定要在陛下面前參他一本。”

聽見劉仁軌不忿的語氣,李讓和劉仁軌對視一眼,不由得有些無奈。

戰後重建之事,是文官的事情,理論上和他們武將是沒有什麼關係。

但松州城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畢竟是他們一手造成的,所以,二人其實也找不到什麼話說。

李讓沉默片刻,緩緩搖頭道:“盧遂是松州刺史,又是世家出身,世家之人,一向以自我為中心,他堅持己見,倒也不奇怪。”

李讓這話的本意,是要劉仁軌不要和盧遂過多的計較。

因為得不償失。

他們這些長安來的人,終究是要回到長安去的,松州最後還是得靠盧遂來經營。

他是松州主官,在戰後重建這件事情上面,本身就佔了很大的權重。

劉仁軌和他爭論,其實很沒必要。

但這些話聽在劉仁軌耳朵裡就不是那麼回事了,他皺眉道:“侯爺,下官敬重您為國操勞日久,此次又巧拒吐蕃人於國門之外,可事情該是怎麼樣就是怎麼樣,就這片亂石灘,真能住人嗎?”

劉仁軌說著,伸手指向不遠處偶爾還有山石滾落的壩體,眼中充斥著不滿之色。

李讓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頓時忍不住抽抽嘴角。

壩體上,肯定是沒法修建城池的,也沒法住人。

更關鍵的是,壩體上面是沱水河道,誰也不確定沱水會不會忽然改道,萬一城池建起來,沱水又忽然改回原來的河道,那就完蛋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強宋崛起

過海青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