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聽雨閣樓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章 崩塌的,META量子紀元,少年聽雨閣樓上,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五屆cgc開幕倒計時只剩下二十二小時,病毒捕捉器的應用實驗仍然選定在之前的81號伺服器進行。
安集還是頭一次見到這麼多量子理論學者扎堆,其中一部分自己甚至還有印象,有兩位老者和一箇中年主動上來打招呼,他們是父親的前同事或校友。
龐泰本來還打算先做個相互介紹,畢竟這些人之中也有他的老師,但他沒想到安集的父親當年也是學界力頗有影響力的人物,以至於這些人見到安集都能認得出來。
專家們上來相互寒暄之後,大家並沒有談及安華的近況,最多也只是唏噓當年沈博士的那場實驗事故。而且至今為止,學界內一直都保持一種論調,那就是沈博士當年的實驗並沒有任何研究價值,其實際意義可能僅在於腦機介面的保護機制有待提升。
淺談往事,那段回憶早已朦朧得不像樣子,現在只能尋得一些細枝末節的感慨。
如果父親當初不選擇迴避現實,後來沒有跑去小縣城教書,只要他能夠一直從事這方面研究,如今恐怕也是一位業內權威專家了吧?安集這樣想著,卻又有一種感覺,似乎父親這樣做並不算是在逃避,他才是這世界上真正願意去面對事實的那個人。
但也因為他勢單力薄,再加上‘量子腦機介面’在學界看來完全是痴人說夢,說得好聽點,這個領域目前還是一塊完全未經開發的處女地,所以一開始也必將有一段不被人理解的時期。總之安集心裡很清楚,父親不僅僅是願意相信這項看似可笑的研究,更要為母親的犧牲正名,畢竟外界一直對這件事情沒有太大關注。
從通用量子計算機問世以來,物理和化學兩個大類基本上打通了,大家其實看重的是更趨近於眼前的,更實用的一些材料學和生物學研究,哪怕是理論的也是如此。也可能是因為這項基礎科學的到來實在太過超前,以至於人們不得不渡過很長的一段時間去消化它,讓它帶動最直觀的技術進步,為人們和世界帶來改變,然後才有功夫去挖掘其背後的深層意義。
其實當安集和這些人聊熟了之後,他還是有一種衝動,想要讓這些專家們為自己陷入困境的隕石研究提供一些指導。不過聯想到張教授之前說過的那些話,他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如今人們還剛剛沉浸在上一次技術爆炸的紅利期,而人的一生又是短暫的,對於尖端學術研究者而言,誰都希望自己能成為下一個時代的敲門人。
敲不敲開無關緊要,重要的是要敲響,要有及時反饋。而這種反饋最直觀的就只是體現在對於當下時代,對於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就比如吳越帶來了地球聚變能源時代,張南門則摸到了人類星際航行的門把手。
目前為止,隕石上的點陣資訊完全是基於數學的,如今人們對於數學的研究早已不能透過紙面計算滿足,但它在計算機模擬過程中又顯現出極具量子理論的特性,所以安集只能啞火了,不得不無限期將這項研究延後下去。
他只能寄希望於將來,自己能在有生之年弄清楚這份由‘上帝’送給人類的大禮,而不是像老師的焰火計劃一樣,淺嘗輒止地被利用成一個時代改造工具,然後被人們沾沾自喜地封進神龕裡,等待下一個願意渴求真理的人拂去灰塵。
不一會兒,準備工作已經就緒,數十位技術人員已經在伺服器各個位置就緒,從物理儲存和虛擬空間兩方面儘量做到均勻分佈。
儘管安集對量子計算機並不太瞭解,不過好在龐泰偶爾會給他補補課,再加上自己這些年也查閱了不少資料,甚至偷偷去繼續母親當年的實驗,總之這些學者在簡單介紹完‘捕捉器’的工作原理之後,他並不感到十分困惑,至少大概理論都有過耳聞。
根據這些專家的說法,‘源點’病毒是在傳統計算機裡開闢出一個基本儲存單元用來搭建量子虛擬機器,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