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六十四章 風聲,楚臣,更俗,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沈漾與三皇子找杜崇韜交涉數日,杜崇韜最終同意照三千精壯民夫的標準,額外撥給龍雀軍錢糧,以便龍雀軍在駐地附近自行招募民夫,滿足修築城寨、協助防守的需求。
實際上就是額外每月撥給龍雀軍三千石粟米、一千石豆料、六十石鹽。
週數、郭亮、高承源所部駐紮在襄州城東側的牛首寨,這筆錢糧在三皇子及沈漾的主張下,自然是優先供給駐所左前部的李知誥及左司使用。
有了這筆錢糧,韓謙才不需要額外再往荊子口及滄浪城貼補物資,甚至還能收攏一些山貨,以彌補之前的虧空。
韓謙不僅在滄浪築城,荊子口那邊也是同樣建議李知誥先利用殘存的巷道地基修築百步或七八十步見方的小型圍壘。
李知誥擅治軍、衝鋒陷陣,不擅治理後勤,便索性將分得的兩百多隨軍匠師、匠工,都交給韓謙統一管理。
韓謙在荊子口,與山寨的合作模式,同樣是派出匠師指導石灰燒製及煤炭、鐵料的開採、冶煉,由左司負責收購,以此實際能節省掉大半的人力,使得相關工作能夠快速推進。
兵諫之後,韓謙一度擔心李知誥對第一都的掌控會經歷嚴竣的考驗,畢竟龍雀軍的基層武官,幾乎都是由信昌侯府的家兵充任,理論上他們都是要效忠於信昌侯李普的。
不過,事實證明韓謙的擔憂有些多餘。
浙東郡王李遇統兵時,李普更多是從事輔助之事,而李知誥從十四歲時就編入營伍,最早是李遇身邊的親衛牙兵,十八歲則正式到第一線領兵,最初就是擔任斥候哨官。
大楚在金陵開國之後,北面的疆域大體確認下來,徐明珍、杜崇韜等將鎮守北線,與梁軍對抗,但南線的開疆拓土則持續到天佑八年才算是基本穩定下來。
這一期間,李遇所部所承擔的作戰任務最為繁重。
李知誥很年輕,但擅治軍用兵,作戰也勇猛,很得其伯父李遇的賞識,也是從隊率一步步成長為都將——李遇調入朝中,不再領兵,而李知誥也離開軍隊,到州縣擔任法曹參軍,又積累治理政務、刑獄方面的經驗。
周元、週數、柴建等人,確實是信昌侯府及晚紅樓直接培養出來的嫡系,非李知誥所能控制,但信昌侯府的普通家兵,有很多則是李知誥在軍中直接帶出來的精銳悍卒。
李知誥也有意將嫡系親信,安排到他親領的第一都,在此之前信昌侯李普及黑紗婦人,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也都想著儘可能加強第一都的戰力,對李知誥這樣的安排也沒有提出異議。
他們壓根就沒有想到李知誥會脫離他們的控制。
這些將卒的眷屬,都編入屯營軍府,也不再受信昌侯府的直接控制。
至於將原侍衛營五百精銳,編入第一都,也沒有遇到什麼阻力。
畢竟臨江侯府侍衛營從一百五十人擴編到五百精銳,是在李知誥手裡完成的。
這時候即便第一都有部分異議的聲音,也就被李知誥很快壓制下去。
…………
…………
十二月中旬,梁軍攻陷蔡州西南部的遂平城,壽州軍被迫往東收縮,至此南陽盆地北線,完全暴露在梁軍的窺視之下。
這時候進入南陽盆地活動的梁軍兵馬,越來越多。
杜崇韜迫於壓力,將方城、唐河乃至宛城、新野等北線的守寨兵馬都撤了回來。
而對是不是放棄分別以李知誥、馬循為首的左前部先鋒軍、右前部先鋒軍駐地,將兵馬全部撤到漢水以南堅守,西北面行營內部發生激烈的爭執。
在這點上,韓謙與沈漾是有共識的,甚至與郭榮也是有共識的。
對郭榮而言,要是西翼完全放棄漢水以北的防守,實際上是相當於將徹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