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一十五章 京兆尹,楚臣,更俗,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巫山長峽長四百里,四艘船吃水極深,落下帆後由三四百縴夫拉著逆流而上,速度自然是快不了。
韓謙他們從入南津關峽算起,到夔州的白帝城,四百里水路足足走了半個多月。
此時再從白帝城沿江西進,還要再走八百里水路才到川東重鎮渝州城,也是古江州城所在;從渝州西進,經瀘州北上入資水(沱江),蜿蜒又是八百里才到他們此行的目的地,也就是蜀主王建開國的根據地錦官城成都府。
白帝城原名子陽城,為西漢末年割據蜀地的雄主公孫述所建。
傳言公孫述據蜀在山上築城,觀城中一井有白色霧汽蒸騰而出,宛如白龍,他遂自號白帝,又將此城更名為白帝城,城池背依之山名為白帝山。
白帝城位於長江北岸,一面傍山,三面環水,背倚高峽,雄踞水陸要津,扼巫山門戶,東面緊挨著就是巫山長峽最後一段、有“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之稱的險峽夔門。
兩岸高崖陡立,滔滔大江流經此地陡然間被收窄成寬不過百餘米、乍僅五十米的溝壑,即便是枯水期,每秒也有數萬方江水奔騰灌入,也難怪有“夔門天下雄”之謂。
韓謙等船隊出夔門後,站到船尾將夔門盡收眼底,感受更為真切,暗感蜀軍只要有一部能戰水軍駐於白帝城,大楚水師最雄壯精悍,也難能從夔門殺出來。
所謂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不過如此吧。
“在如此強勁的水流之中,普通石碇根本就抓不住江底!”楊欽站在韓謙身邊,看著滔滔江水爭入夔門的湍急,感慨說道。
即便傳統的闊首平底船,半途停靠,岸灘邊更多時間都難找到合適的大樹繫泊,而尖底船想要中途停靠,更是隻能依靠錨碇。
早年系舟多用石碇,繫繩沉入水底,南北朝時便開始用銅鐵鑄錨。
四爪鐵錨沉入水底,能深深抓住河床底泥之中,要比直接沉在河床上的石碇優越太多,但當世的鑄鐵技術,三四百斤重的鐵錨差不多已經是極限了。
不要說夔門這樣的湍流,即便是長江裡相對平緩開闊的流段,三四百斤重的鐵錨也不要能停住載重高達三四十萬斤重的巨舶啊!
是可以用絞盤將數千斤甚至上萬斤重的石碇沉入江底系船,但在這麼湍急的江流,這麼重的石碇不要說繫住四千石、兩千石的大船了,想繫住千石船都難,更不要說如此沉重的石碇起降都極繁瑣、緩慢。
雖說龍牙城已經在鑄造千斤重的鐵爪錨,但照夔門的水勢,也未必能將千石船繫住。
“蜀楚和談後,兩地不再禁絕商旅,蜀道通暢,船過夔門峽時,可以多多試用新制的鐵錨!”韓謙跟楊欽說道。
在韓謙看來,百工要發展,閉門造車是肯定不行的,關鍵還是要應用,才能積累更多的實踐經驗,五峰山所造的船舶,要是能入夔門峽這樣的湍流裡接受考驗,技術改進或許能更快一些。
“韓大人與楊統領在聊什麼?”長鄉侯王邕湊過來問道。
韓謙當然不會跟長鄉侯王邕說他們在討論水師戰船要怎麼才能從下游成功殺出夔門,笑著說道:“一路全賴數百縴夫吃苦,我們才順利透過巫山長峽,我叫楊欽拿些銅錢,賞給縴夫——這時候想,或許以侯爺的名義更好。”
韓謙他們西進,沒有請硤州夷陵守將直接派遣官奴婢幫他們拉縴,而是到夷陵後僱傭當地的縴夫,這樣也是方便有機會接觸到川東地區的底層民眾。
這些常年行於巫山長峽灘岸間的縴夫,他們大寒天赤裸的肩膀被曬得黢黑,都是一條條被纖繩勒出來的血痕。
在滿是亂石的江灘上,一雙草鞋也支撐不了多少時候,一趟走下來,腳上到處都被尖銳石子割得血淋淋的傷口。
就是如此,縴夫們這一趟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