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二十三章 河洛(二),楚臣,更俗,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居住,也是在當前兵荒馬亂之際,利於對將史家小的保護。
秦問要擔任諫議大夫,不僅在左內史府算是左右知事之下的核心官員,也因為需要在韓謙身邊當值,地位更顯重要。
為方便隨時接受韓謙的召見以及進出左內史府衙署及上陽苑的便利,他家到洛陽後,給安排的院子,位於緊挨著上陽苑南側凌雲閣的宣德坊內。
也就是說,韓謙想要在凌雲閣內召見秦問,他出宣德坊的坊門,過兩道門、穿過一條迴廊就便,前後僅只要走兩百餘步就行。
雖然條件簡陋,但秦問一家老小,加追隨多年的僕從婢女不到二十口人,洛陽城還是給安排了帶東西跨院的三進大宅,飲宴歸來,秦問微帶酣醉。
雖說夜色已深,但長途跋涉到新地落腳才兩天,府中老少都還在收拾,院子裡還亂糟糟一團。
“王轍大人著人送來一堆文牘,說都是緊要的東西,我讓人放在西院廂房裡,還叫俞兒守著!”妻子郭氏看到秦問回來,走過來說道。
“真是一天都不得歇呢。”秦問拍拍腦門說道。
從接受召見到現在,三個多時辰,包括飲宴之時,都在談中樞改制之事,但他還是初次瞭解韓謙這麼深遠的想法,現在他還要想初步全面的瞭解河洛現狀,還得先閱看大量的案牘文書才行。
當然了,秦問也是帶著矯情的嘮叨一句,想著儘快進入工作狀態,也顧不上夜色已深,便走去西院佈置還極簡陋的書齋,一邊翻看成堆的文書,一邊跟年逾十九歲的長子秦俞談他進洛陽學堂入學要注意的事宜。
他這些年一直緊盯著棠邑及敘州的新政發展,現在接手起來會很快,但之前為了掩飾,就沒有讓三個兒子接觸新學,還是接受傳統的經義教育。
當世十八九歲的青年,就已經到了任事的年齡,結婚生子也是多數,但為了今後更好的發展,除了兩個年紀尚幼的兒子外,秦問也決定讓長子秦俞先進洛陽學堂,暫時不考慮任吏及婚娶之事。
將一尺多高的文書粗略的翻看過一遍,不知不覺間天光大亮,秦問還想著好歹眯上一覺,再去左內史府開始他到洛陽後第一天的應卯,但要起身前隨手翻看到新的一封文書,叫他睡意全無。
秦問也顧不上通宵未眠的疲累,草草用過早餐,便走出院子要趕去左內史府,剛出坊門便看到前日才第一次見面的王轍從夾道走過來,迎過去,壓低聲音問道:
“君上真早決定先對右龍武軍動手了?”
王轍說道:“入冬之前梁楚必須達成和議,只能以打促和,也必然要有一仗,後續的商貿之事才有談的可能……”
秦問想想也好,時局緊張以來,赤山會眾及商船都收縮到棠邑、東湖、淅川以及敘州四地,敘州、淮西對江淮的商貨輸出也就隨之停止下來,倘若沒有一仗,即便金陵那邊不敢出兵征討淮西,也會掐斷與大梁的商貿聯絡。
“要動手,就要做好全面動手的準備,僅靠水軍封鎖長江水道還是不夠啊!”秦問又說道。
“光州、壽州集結六千餘匹松藩戰馬,月底之前還將有一批松藩戰馬經梁州運抵淅川,李秀、曹霸、趙慈三人明天就率部南下,接收這些戰馬。”王轍說道。
“哦,原來是這樣啊……”秦問恍然大悟道。
淮西一直以來,騎兵規模不大,除了受限戰馬的數量外,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江淮地區精擅騎戰的將卒數量相當有限。
騎戰跟騎馬是完全兩個概念,不是自幼在馬背上長大,沒有多年的苦訓,想要在馬背上熟悉開弓射箭、使用鈍器或刀矛作戰,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
因而棠邑即便財政寬裕,即便能從蜀國購入大批的松藩戰馬,真正堪稱精銳的騎兵也僅有三四千人,甚至主要還是以臂張弩作為進攻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