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一十六章 出使,楚臣,更俗,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我們倘若能僥倖守住河洛,你們想想看,梁帝朱裕是何等的英雄人物,幾次大謀都為韓謙所壞,但他卻敢將朱氏宗室以及大梁江山都託付給韓謙,你們手裡就這點的三瓜兩棗,有什麼值得擔心這擔心那的?說實話,我空手而歸沒什麼,我也相信知誥兄不會為難我,但我就這樣空手而歸,只會打心眼裡瞧不起在座諸位——對了,也不怕告訴諸位一聲,呂輕俠發動宮變刺殺楊元溥,功敗垂成之際,蒙兀人潛伏在金陵的人手,曾試圖阻攔、拖延你們的家小出城——這一點紅玉夫人與張松你們逃出金陵城時不會毫無察覺吧?而蒙兀人他們是什麼用意,想必你們心裡是極清楚的,那一夜蒙兀人在金陵城被我們總共狙殺了三十七名暗樁秘諜……”
鄧泰、張松、周通、郝子俠、柴訓等人默然無語,他們在軍中為將,即便各自的立場不同,即便這些年與棠邑明爭暗鬥,但也都是務實之人,這一刻也都默不作聲,不發表什麼意見。
馮翊又看向姚惜水,說道:“姚姑娘,你心裡想著李家宗室被殺得人頭滾滾落地,餘恨難消,我能理解,我馮家也差點被滅族,韓謙更是心懷殺父大恨,但我想不管誰,承受這世道之不公,都不大可能比得滿心赤誠想解江淮危厄,卻遭百般算計,又受五馬分屍之刑的老大人吧?老大人行刑之前給韓謙留下一封血書,以姚姑娘你的心胸,你猜一猜老大人在這封血書裡給韓謙留的是什麼話?”
“我怎麼猜得到?”姚惜水繃著臉,冷聲道。
“這要從老大人早年在楚州任吏時一段往事說起,”馮翊徐徐說及韓道勳任職楚州地的舊事,說道,“這段舊事一直埋藏在老大人的心裡,臨刑時所留血書,只寫了這麼一段話留給韓謙:‘楚州舊事,積鬱多年,轅刑在即,此生恍然眼前,真覺生死事小矣,吾兒勿以為念’……”
“真有這樣的血書?”一直沉默坐在李知誥身側的蘇紅玉,這一刻也忍不住出聲問道。
馮翊說道:“我此時何需欺你們,韓東虎當初便是拿這封血書潛往徐州去見溫暮橋,說服溫氏投附棠邑。”
“啊?”蘇紅玉怔怔的看向李知誥。
溫氏族人是如何被擄往棠邑以及溫博、薛川、曹霸等將又是為何能放下重重顧慮,率羅山守軍向棠邑投附,這兩年他們一直為這事困惑不解,卻怎麼沒有想到韓謙是憑藉這封血書,就輕易化解掉溫暮橋、溫博父子最終的顧慮。
“仇恨是什麼,前朝覆滅,戰禍如虎,你李家宗室人頭滾滾落地,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五十年來,河淮、關中、江淮、河朔、河東多少人頭滾滾落地,”馮翊說道,“其他不說,僅以梁金兩州為例,前朝鼎盛之時,兩州人丁繁盛,逾四十萬口,而在王建收梁金兩州為蜀土之後,丁口則不足四萬,十去其九的人頭滾滾落地啊。而以淮西五州為例,前朝晚年在天佑帝任壽南節度使之前十年,淮西猶有四百萬人丁,但短短四十年後,淮西僅錄得七十餘萬口,三百萬顆人頭滾滾落地——他們的人頭,與你李家宗室相比,孰輕孰重?姚姑娘念念不忘舊仇,卻不知這滿天下的亡魂,要找誰去報仇雪恨?姚姑娘念念不忘舊恨,滿心想著河洛、淮西支離破碎,以嘗舊恨,但姚姑娘你卻沒有想過,河洛、淮西支離破碎,河洛、淮西四百萬殘丁,有幾人能逃得過這一次的大劫?逃不過這次大劫的孤魂野鬼,又能找誰報仇雪恨?”
“馮翊,河淮人頭滾滾落地,又不是我所為,你說給我聽,又有何用?”姚惜水咬牙切齒的盯著馮翊叫道。
“姚姑娘,你真是入了魔障了,”馮翊搖了搖頭,說道,“你們與胡虜勾結,使晉地陷入敵軍,使關中、河淮戰事糜爛。其他皆不說,僅梁師雄、蕭衣卿掘開禹河大堤,洪水滾滾而下,僅去年陳許汝滎潁譙濠楚泗海諸州溺水而亡者,就多達三十萬人,背井離鄉、流亡於野者更是多達上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